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该教什么?这个问题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章内容写什么,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即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承印 《山东教育》2013,(18):21-2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的老师要问,教语文不从语文的角度还能从什么角度?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许多时候并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而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进行教学的。教散文,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上,而很少研究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教小说,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而很少研究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手段刻画的;教说明  相似文献   

3.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教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一、关于教材1.本组各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观察图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讲读课文.第十册第一对课文第一组读的重点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组写的重点是要求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两组课文是互相配合的.本组读的训练要为下组写的训练奠定基础.《种子的力》是一篇重点课文.在本组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新知识学习阅读课文《工人代表》、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这样,学习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不太好教的。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又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都会精心设计好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这样的课的确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接近真实的阅读,而且抑制了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故对文章的理解离不开对情感的体会。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则会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淡漠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侧重于读的训练.《种子的力》、《养花》、《赶花》等课文都含着很深的感情,因此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训练.但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个别篇目反映的时代背景又距今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特对本单元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7.
教完小语第12册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后,再结合下列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效果更佳。一、分析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如第11册《桂林山水》的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意思是第一。句子是说桂林山水景色天下第  相似文献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不太好教的。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又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都会精心设计好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这样的课的确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接近真实的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继《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的重点训练项目,这两则《读写例话》共同体现出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学用结合。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为什么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几种方法?(板书:潜心会文,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复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意在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巩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明确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学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此导入新课。]二、自学例话,领悟方法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学…  相似文献   

10.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节奏自然,语气适当,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长征》为例,谈谈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五上”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福建颜长益林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五年制“五上”阅读训练重点项目之一,同时它还体现这学期阅读教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才能确保完成“五上”阅读教学任务。根据教材的安排,教...  相似文献   

12.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还必须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题思想是作者写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思想感情则是作者写文章时对描述对象抒发的自己的感受.好的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贯穿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有许多课文,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赞美、歌颂,痛恨、厌恶,向往、憧憬寓于文章的结尾部分、有的篇末点题,画龙点晴;有的呼应前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有的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同的结尾形式,仔细体会作者在篇末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文体特征与课程内容的关系,专注于课文内容,使语文教学滑向了教课文的泥潭。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少课堂教学活动大多围绕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展开,将课文内容当作教学内容来教。其实,利用课文所传递的信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而这一目标与课程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突破一点”法,就是从整篇文章着眼,选择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也可以是文章的过渡段,还可以是文章的插图、背景材料等.但不管选择什么为突破点,都必须是教师“教”的重点,学生“学”的重点.然后,围绕这个突破点,顺藤摸瓜.找到与它有联系的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一步一步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最后,回归整体,升华中心.这种教法的特点是,使教学始终围绕着所选的突破点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接受各种语言文字训练,极大限度地保持文章的整体性,从根本上避免了不顾作者思路,游离文章中心,孤立处理字词句段的分割式教学.下面就《草原》一课,试谈我们对“突破一点”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去年腊月,妈妈在家“熬糖”,一整天灶间都燃着熊熊大火。傍晚,漆黑的墙壁忽然变白了,像抹上了一层石灰。“‘鬼糊墙’,鬼咋会找到我们家呢?”妈妈脸色苍白,轻声叨咕着。我连忙说:“哪里有什么鬼呢?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不管怎么说,妈妈总是不相信。墙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始终想不出结果。一开学,我就去找教自然课的姜老师,姜老师笑笑,说:“你自己研究吧!想一想,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围绕老师的提示,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墙壁上厚厚的烟尘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料,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变白呢?联想到那天灶间始…  相似文献   

18.
本组教材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主线串起四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构成的单元。《开国大典》饱含着人们在伟大祖国诞生时刻的无限激动和自豪,《狱中联欢》由始至终凝结着革命者面临死亡威胁特有的坚定和乐观,《荔枝》在娓娓叙述中回荡着对母亲的怀念和赞颂,《梅花魂》字里行间折射出一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眷恋;“读写例话”教给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运用”中又设计了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内容。无论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着眼教材编者意图,还是重温《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让学生享有主动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实施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文可利用资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弄清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梅花魂》。请一位同学读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节课我们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   生:要知道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   生:要搞清楚课文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作用,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说得很好 !老师现在归纳一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