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因而是一门非常抽象而又神秘的艺术:它能直接激起生命的活力,激起人们的情感,拨动人们的,心弦.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深刻体验的态度。音乐是无言的,又是有声的,有声是在于它是用音乐述说,无言在于它没有明确的语恚,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世界性语言.鉴于这种特殊性,我们在进行音乐艺术审美活动时,应谊首先探讨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舞蹈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艺术性的人体动作,是经过组织、提炼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其主要功效在于供人们欣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舞蹈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的动作性、抒情性、虚拟性、综合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学习.在于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训练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师恰当使用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下运用激励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艺术感觉散论──对于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的整体流变的一种思考褚兢A.人类迄今为止的精神文明创造,从某个角度来讲,主要由两大部份组成:一是抽象思维的成果,一是形象思维(或称意象思维)的成果。抽象思维的最大功绩在于推动了各种理论体系的建构。按照康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热热闹闹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散乱”的现象,学生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说了些什么.说得对不对、是不是有深度,这些都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因此,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字,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一个“悟”字.对目标、学情、教材、教法的把握要有度,要有针对性,恰到好处的掌握.然而,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拼命讲,拼命演示,学生拼命模仿,练习,最后效果寥寥,考试还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片面注重以概念思维为主的科学知识传授,近年来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艺术课程仅被看作是培养多才多艺人才的一个途径.从脑科学角度看,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神经机制,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对科技创新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相当大的。有的人认为艺术感觉主要是天生的,而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情善感”、“浪漫超脱”等。  相似文献   

10.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如何提高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好内容要用好的形式来表现,下面介绍几种别致的文章结构方式。 1.“短镜头”式 “短镜头”式结构的特点在于“断中相连”,其奥妙在于将不同的生活镜头剪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增强小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掘出小学生写的内容.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就是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一个很...  相似文献   

14.
朱新成 《天中学刊》1998,13(2):65-65,10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来设计问题,用什么方式提问效果最好,本文谈一点粗浅的体会.1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课堂提问在发动学生积极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保常气氛,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发现新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得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活动,而课堂提问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美育,即审美教育。1、国外早期对美育的定位.“美育”一词,最先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的.他认为“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把‘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即理智的人”.  相似文献   

16.
拔苗助长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位农民本想把地里的禾苗拔起,以助其生长,结果事与愿违。非但没能助其生长,反而致其死亡。其中缘由在于违反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庄稼是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的,它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急不得,快不得。这是常识。  相似文献   

17.
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个身体塑造的艺术游戏,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发现周围物体的构造与功能,更在于拓展家长和孩子的艺术表现视野和渠道,体验用肢体来塑造作品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产生“口欲言,心求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益.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伟大魅力不仅在于她独特而深沉的悲剧美,更在于她精巧绝伦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