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超重和肥胖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身体指标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标准,心理指标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1名超重或肥胖的女大学生实施减肥、健美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探讨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女生的身心影响,实验期限5个月。结果显示:超重及肥胖女大学生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等机能指标成绩较差;肥胖组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妄想症五个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肥胖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妄想症五个指标上所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2005年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1)辽宁省城市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高于乡村大学生,除体重低于2000年平均水平外,总体高于2000年平均水平;城市学生超重与肥胖现象较农村学生多,较2000年总体减少。2)辽宁省大学生心肺机能较低,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男生肺活量2005年优于2000年,女子下降显著。3)辽宁省农村大学生体能总体上优于城市大学生,但体能状态下滑严重。  相似文献   

3.
肥胖在我国的增长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的肥胖发生率增长迅猛并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体质、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文章通过对忻州师院部分肥胖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体质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并参照《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得出对他们的体质状况对比分析,探讨大学生肥胖的原因,为大学生减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分析肥胖及超重人群的相关行为因素,筛查出遏制学生肥胖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行为因素,结果表明: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缺乏力度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肥胖检出率以及肥胖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使用皮脂测量法,计算出天津市大学生的肥胖检出率,肥胖标准定为男生大于20%,女生大于30%。结果发现男生的肥胖检出率为9%;女生肥胖检出率为13%。进一步研究肥胖学生的体质状态,表明肥胖对大学生体质从形态、健康体质指标和运动能力上都有不良的影响,与正常体脂大学生的体质状态对比后,我们认为,降低体重,特别是减少体脂含量是肥胖大学生获得健康体质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师范学院不同年级、性别学生BMI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德师范学院学生BMI分布在14.5~36.6之间,均值为19.97,大多数学生处于正常标准状态,低体重比例较大,而超重和肥胖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BMI分布存在性别差异,BMI均值、正常体重比例与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男生均高于女生,低体重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BMI分布也存在差异,正常体重比例二年级学生最高,低体重比例三年级学生最高,超重和肥胖率一年级学生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以及测验,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对辽宁省2015级大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对辽宁省2015级大学生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BMI分级的大学生间各项身体素质存在显著的差异,体重过轻、过重、肥胖都会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BMI分级正常组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好于过轻组、过重组以及肥胖组;BMI分级过轻组及过重组的学生又好于肥胖组;BMI指标偏高以及偏低都会影响学生的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和心理进行调查,并与正常体重大学生对比,为肥胖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及体育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东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调研得出:广东省大学生平均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同龄大学生,两者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广东省男、女大学生肺活量比全国大学生平均值高出51 mL、72m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指标分别比全国平均值低3.77、5.37,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广东省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明显弱于全国大学生,而爆发力(立定跳远)和上肢力量(握力)与全国大学生没有明显的差距.在肥胖方面,广东省男大学生仅有5.63%的学生处于肥胖状况,明显低于全国男大学生的10.77%;女大学生仅有1.48%的学生处于肥胖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女大学生的3.01%.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大学一年级太极拳必修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太极拳前后的心理问卷调查和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认为:通过一学年太极拳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够明显地改善大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力量、平衡、柔韧和反应素质,但不能改变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肥胖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促进和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吴者健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52-152,154
本文研究的是肥胖大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首先从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科学确定运动时间、合理安排运动频率、科学确定运动强度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运动处方的制定流程,然后又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在运动处方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应按照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3个环节顺序开展;应注意根据实际灵活进行调整和完善等实施要点,以期能够借此加深对运动处方干预大学生肥胖问题的认识,促进运动处方在大学生肥胖干预中的应用,通过运动处方干预,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肥胖的比例日趋增大,解决大学生的肥胖问题已迫在眉睫.以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家庭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个人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为视角,探究学生肥胖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等解决对策,为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的肥胖现状和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2005年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城市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高于乡村大学生;除体重低于2000年平均水平外,总体高于2000年平均水平,在身体形态上优于2000年。城市学生超重与肥胖现象较农村学生多,超重与肥胖现象较2000年总体减少。辽宁省城市大学生心肺机能优于乡村大学生,男生肺活量优于2000年,女生下降显著。但肺活量指数显示大学生呼吸机能状态令人忧虑。辽宁省农村大学生体能总体上优于城市大学生,但体能状态下滑严重。  相似文献   

15.
对医科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测定,分析医科生的BMI分布情况和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以及营养不良的学生占样本总数较大的比例,分别是11.7%和3.8%;男生超重和肥胖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结论:超重、肥胖均导致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影响男女生的肺功能;超重和肥胖对医科生的身体下肢协调能力以及爆发力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营养不良学生的握力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学生,而超重和肥胖组则高于正常组,上肢肌肉力量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姚强 《体育科技》2010,31(4):102-105
目的:研究附加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作为控制大学生肥胖的有效策略,以期减少肥胖对健康和社会的长期影响。方法:50名18-19岁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男性肥胖学生,随机分为控制组(n=25)和运动组(n=25),两组均参加学校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运动组附加一个为期12周,每周3次的混合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综合锻炼计划。在实验前后对50名学生的体成分、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控制组的体重明显高于运动组,且BMI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运动组的体成分、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一周两次的高校体育课程对控制大学生肥胖无效;而该附加体育锻炼计划对控制大学生肥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与课余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06%,男大学生的肥胖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肥胖女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肥胖男大学生,51.18%的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锻炼频度和锻炼强度是影响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每周锻炼3次及其以上、每次锻炼60min以上、锻炼强度在最大心率的70%以上的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河北省大学生BMI与其各项体质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多数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且体重指数正常组的体质指标多数高于体重指数偏低或者超重肥胖的组别,偏轻组也较高于超重肥胖组。说明超重肥胖组的各项体质指标的下降与其体重指数过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肥胖与过低体重心理健康行为及相关原因、大学生肥胖与过低体重生理机能比较,大学生肥胖与过低体重身体素质特征及大学生肥胖与过低体重疲劳反映等4个方面,探讨单纯性肥胖与过低体重对大学生生理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旨在使每位教育工作者了解单纯性肥胖与过低体重的关联机理与生理机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肥胖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有氧运动干预,观察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血脂的影响,探究运动减肥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选取38名BMI≥28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20周岁。开课前、结课后进行身高、体重、胸围、体脂率、基础代谢率、空腹血糖、空腹血脂等各项指标检查。减脂课程持续6周,每周一、三、五进行11.5小时有氧运动,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比较各项指标。6周有氧运动加合理饮食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