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国时期,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益于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庇护,成就于民族化、世俗化的传教形式,其结果既带来了殖民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起到了推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教会学校在云南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会在云南民族地区传教、办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对云南发展民族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侵略而来的。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原有宗教信仰及其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发生了碰撞和冲突,从而显示了与中原内地不同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撰写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章 ,依次是 :西南民族地区的概况、天主教在四川民族地区的传播、基督教在四川民族地区的传播、天主教在贵州民族地区的传播、基督教在贵州民族地区的传播、天主教在云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基督教在云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基督宗教与西南少数民族、清末民国各级政府对教会活动的认识及回应、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影响。书中对西南民族地区基督宗教教育的演变、特点等也做了详细论述。全书视角独特 ,史料详实 ,学术性强 ,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专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西方来华传教活动有四次,最近的一次即明末清初基督教进入中国传教,其影响是最为深远的。由于这次传教活动与西方侵华势力基本上是同一时期进入中国的,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文章仅从教育学的视角解读这一活动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前人未曾使用过的有关传记资料对中国内地会传教士马幕杰在中国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教活动情况以及少数民族基督教宣传册和《蒙英词典》等编译情况作了首次比较全面的概述,对在中国新疆的内地会传教士的传教时间、经历做了一些新的界定,并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认为他们既有西方文化传播者的身份特征,同时又是符合西方殖民势力利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所采取的政策前后是有差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是实行逐步趋于严厉的禁教政策,禁止基督教会的传教;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步实行支持、保护政策,允许基督教会在中国传教。而在贵州,贵州地方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与清政府的政策一致的,即前期禁止基督教的传播,而后期保护基督教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对基督教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圣经基督教教会是位于英格兰西南山区的一个小规模地方教会,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和我国西南各民族群众身受剥削压迫的背景下。该教会在滇黔川一带,突破传统的布道战略,再加上某些劳动阶级的传教士和少数民族族群出身背景所产生的天然作用,使得该传教团由早期在华20年的困境迅速扩展为6万人之众。  相似文献   

10.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11.
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上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习惯密切联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民族宗教,将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体系,由此展现了本主文化对白族社会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照叶树林文化论是日本学术界19世纪60年代以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旨在探讨日本民族文化的起源.云南位于照叶树林带的中心地域,云南少数民族与照叶树林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文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云南民族交流的演生转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这一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交流途径对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的理论对其原因、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经济、文化、人口、效量、地理等因素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教会女子大学进入中国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传教士在中国率先创办女子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神职人员,以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基督福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的开创之功。中国的教会女子大学经历了从"传教机构"到"教育机构"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就饮食民俗中的性别表现来说,新疆民族既有和其他地区、民族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了新疆民族的性别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我国未识别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其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滇黔、湘黔古驿道一线分布。历史上东西向的滇黔、湘黔驿道是贵州的移民文化走廊,各种族系或移民从四面八方进入贵州,并在此会合与分化。在复杂地形条件制约下,贵州形成了汉族移民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故有"文化千岛"之称。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