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政策实施其基本价值是解决农村基层中学教师缺乏,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匀,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其最高价值是完成引领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履行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和责任。但政策的实施中存在着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培养单住的承受能力问题以及履行协议后人才流动导致国家中西部贫困县高中能否从政策中受益等问题,有必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在经过为期两年的试行后,今年起将扩大规模,全面实施,这是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按照计划,今年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地区将从国家扶贫县扩展到省级贫困县,覆盖地域也将从中西部地区扩展到东部地区,同时,实施该计划的学校也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创新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平而实施的。这项政策主要通过实行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回报递增”和“体制锁定”机制,政策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201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次提出及2017年其升级版的出台是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政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增进;同时,引导中西部高校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政策旨在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然而,目前多数相关研究仍然集中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省属地方高校的科研课题立项数提高了13.40%,科研成果产出提高了14.80%,科研成果获奖提高了28%。其二,随着“中西部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的相继实施,中西部省域高等教育的专利授权转让数提高了22.1%,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参与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中西部省域高职称教师规模增量获得了5.50%的纯政策效应,充实了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但青年教师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展望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心应放在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省域自足能力的培育上,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策略、政策目标群体四个维度分析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失位”;政策执行资源“缺乏”;政策执行策略“无力”;政策目标群体“无为”等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主要“症结”.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路径: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实施政策执行主体问责;整合场地设施,师资增量提质,拓展资金来源;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施信息化管理干预;全面推进体育思政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为了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该政策实施三年来,大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和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也存在着诸如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太满意、对自己身份的荣誉感不强和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比较担忧等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建立免费师范生弹性协议、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为免费师范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来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从而培养免费师范生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为我国中西部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教育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水平较低,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现状以及现行教育政策机制的缺陷,是导致农村教育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教育问题限制了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与效果。应对农村教育问题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及其目标达成的制约和影响,“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需应坚持基于农村、基于农村学校教育、基于农村教师主体需求的原则与策略,进一步发挥地方高师院校的特色优势,改进教师置换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为了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该政策实施三年来,大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和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也存在着诸如对免费师范生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太满意、对自己身份的荣誉感不强和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比较担忧等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建立免费师范生弹性协议、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为免费师范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来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从而培养免费师范生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为我国中西部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师道》2009,(6):62-62
教育部宣布,今年我国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划设岗增加到5万,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见《南方网》)对此,作者陈永杰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而且也似乎不应该是“特岗教师”计划的政策目标。这一政策推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付我国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普遍存在的教育水平落差巨大的问题,希望通过推出这些“特设岗位”招揽人才,以改善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娴娴 《现代教育科学》2022,(2):123-128+135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重点大学政策与高校教师流动的变迁的关系,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流动是重点院校政策下国家权力主导、院校市场驱动、学术专业文化强化的结果;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院校政策的不同取向会造成院校不同的行动取向,进而造成高校教师流动的不同样态。随着重点院校政策的不断发展,重点院校评选方式开放化、建设主体学科化、建设方式市场化、建设目标科研化、建设依托项目化等加剧了高校教师流动的范围和频率,促使高校教师“孔雀东南飞”,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和工科教师流动大的现象。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的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可通过加大中西部“双一流”建设力度,重视基础学科和教育教学等扭转高校教师流动的无序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顶岗实习的教师培养政策一方面是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师资供需矛盾现实需求的应对,另一方面亦是创建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新模式。本文采用宏观政策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顶岗实习国家政策层面的决策过程,即“不约而同”的政策基础和“自下而上”的政策实施,并基于教师培养的角度对政策实施的两个重要方面师范生的实践性学习与对其的指导进行了类别分析,进而探讨了对顶岗实习政策与实施的质疑,包括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欠缺、指导力度的不足、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等。最后得出结论,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学计划,从制度和经费上对该项政策予以保障,完善顶岗实习的多导师指导制度,才能够使这类培养项目长期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必然选择,然而目前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多方面问题和挑战,因此,促进“两免一补”政策顺利实施和稳定发展就要从资金投入、教育立法和行政监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选拔与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但现实招录过程中考生的“高分占位”选择与高校的“先发制人”策略,却使其实施遭遇到困境。从博弈论视角观察,该项计划遭逢“遇冷”局面,缘于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应对策略存在差异,导致合作共赢关系难以达成。该项制度的优化有赖于高校和考生对制度设计的理性认知与目标认同。政策制定者与高校需进一步拓展沟通途径,努力促成高校与中学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充分保证招生制度与政策在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进一步健全招生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调整报名时间、志愿数目与校测入围资格;进一步提升招生管理制度支持,相机实施并制定“惩罚”规则,提高考生与高校的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浅谈免费师范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解决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国家定于2007年开始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本文主要从政策和策略的角度对这一政策进行论述,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经济的振兴靠教育,“老少边穷”地区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多层次的大批优秀人才,才能使经济发展找到坚实的生长点,形成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互相提高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8.
“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湖南冷水江市主动实践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在全面调研分析该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不足、城乡教师队伍不均衡、城乡学校课程实施不均衡三个方面指出了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原因,提出了“加大投入、改善待遇,城乡统筹提高队伍素质,城乡统筹配置和培养师资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政策活动是指关于语文新课程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它是决策主体主动选择和利益主体参与的动态过程。探讨新课程政策活动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推进语文新课程的实施。1.价值选择是语文新课程的首要出发点。语文新课程的价值选择其实回答了“为了什么目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造就人才)、“为了谁”(首先为了学生,进而上升到为了社会和国家)。但在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价值选择的冲突。如,语文新课程政策价值主体的多样性使价值选择复杂交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个人是三类主要价值主体,每个价…  相似文献   

20.
第三部门的兴起带来了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这对公共政策创新具有新的启示意义。第三部门作为新的公共政策主体,可以逐渐实现公共政策由“政府内生型”向“政府外生型”转化。但我国的第三部门在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功能及成效不明显,因此要明晰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确立其参与政策过程的法律地位与程序,以更好发挥第三部门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