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基于SolutolHS纳米乳体系,并对其理化性质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纳米乳,考察纳米乳的粘度、pH值、粒径、粒径分布、ξ电位、电导率和稳定性。结果制备出SolutolHS纳米乳体系粒径均在20~30nm之间,性质稳定。结论 SolutolHS纳米乳体系性质优良,含表面活性剂少,可用于疏水性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没有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工业煤油作油相、AEO3+TX10作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分别配成含FeSO4、Fe(NO3)3和NaOH的两种微乳液,采用双乳液混合法制备纳米磁性Fe2O4微粉,并研究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产物物相组成和粒径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最后,对所制备产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饱和磁化强度较大,矫顽力较小(几乎为零),呈现超顺磁性.是较好的软磁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环己烷、正戊醇、水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来合成CdS纳米颗粒,通过反相微乳法、正相微乳法,改变反应物离子的相对浓度,实现了对胶体粒子形貌的调控。在常温常压下,用正相微乳液合成了CdS纳米球,该反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达97%,因此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双甘膦在纳米TiO2-CNT/Pt复合膜电极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nanoTiO2/CNT复合膜和电化学扫描电沉积法制备在Ti基体上的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nanoTiO2-CNT/Pt)复合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均为5-10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和电解合成法研究表明,常温常压下nanoTiO2-CNT/Pt复合膜电极对双甘膦的电化学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复合催化剂对双甘膦的电氧化的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nanoTiO2、CNT和Pt纳米粒子的协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ZnO,并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纳米ZnO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光致发光谱(PL)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纳米ZnO的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系列载银TiO2光催化剂,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TiO2-Ag复合光催化剂的表面ζ电位,研究了制备条件对ζ电位的影响。以甲基橙为构像化合物研究了系列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同时,探讨了TiO2-Ag催化剂表面ζ电位与光催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iO2-Ag催化剂表面ζ电位越高,光催化降解效率越好。实现了载银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面电性质表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节硫酸铜溶液浓度,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种形貌的Cu-Cu2O壳核纳米粒子.比较研究了Cu-Cu2O壳核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对过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发现立方八面体形的Cu-Cu2O壳核纳米粒子的催化效率较高.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在Cu-Cu2O修饰玻碳电极的还原电位在.0.23V,随着过氧化物浓度的增加,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大.用计时电流法,控制电位在.0.17Vcu.Cu20修饰玻碳电极可以检测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过氧化丁酮(2-BP)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8.
微/纳米氧化锌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本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用乙酸锌、草酸和无水乙醇制备微/纳米氧化锌,分别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草酸乙醇溶液和乙酸锌溶液浓度分别为0.6 mol/L、0.9 mol/L时,pH为1,按质量比1:1复配的比例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煅烧,测得所制备的氧化锌纯度高,晶型良好,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在35℃和45℃下,乙酸异戊酯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介质中的碱性水解反应。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在CTAB、LAS、Tween80介质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常数都小于不加表面活性剂时的速率常数,且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显示出CTAB、LAS、Tween80对乙酸异戊酯碱性水解反应的禁阻作用。本文还讨论了上述表面活性剂对乙酸异戊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高分子量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4.92mol/L,引发剂浓度0.30%,乳化剂浓度6.94%,油水体积比1.2:1.0(环己烷做分散相),搅拌速率300r/min,反应温度45℃。采用过硫酸钾-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获得较理想的PAM乳液,Span60和Tween80混合物是聚丙烯酰胺乳液制备的最佳乳化剂。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以性能优越的合成烃为载液的磁性流体磁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10nm的Fe3O4作磁粉,经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在适当温度条件下通过高速搅拌制得合成烃基磁性流体。通过控制磁粉及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可以得到各种磁饱和强度的合成烃基磁性流体。高温胶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得到的合成烃基磁性流体具有更优越的磁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电泳的实验,已有许多文章进行了探讨,有些也对Fe(OH)3胶体电泳的方法作了改进。但这些改进效果仍然欠佳:要求的直流电压较高,一般为30~40伏,甚至110优电泳速度也较慢,通常要10~20分钟才能观察到电泳现象[1~3]本文报道了增大胶体双电层附近与异电离子符号相反的离子的浓度,而不增大与异电离子符号相同的离子的浓度,提高ζ电位和电泳速度,用15~20伏直流电,1~2分钟就能观察到电泳现象的新方法。一、理论分析对Fe(OH)3胶体电泳实验的研究,是想敢得外加直流电压低,电泳速度快,操作方法简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在控制实验基本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电镀,测量纳米碳管的质量占所得镀层总质量的百分比。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不利于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电沉积。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尤特奇S100/β-环糊精(ES100/β-CD)纳米纤维.通过对纺丝条件的优化,从ES100佃.CD混合溶液中纺丝得到了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圆柱状纳米纤维.研究结果发现,当ES100浓度较高时,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从2%逐渐增加至20%(w/w,以ES100为基准)均可得到无液珠的纳米纤维.在较低的ES100溶液浓度下,β-CD的加入有利于得到表面光滑的纳米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卢-C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了所得纳米纤维中卢一CD的存在,ES100/β-CD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光谱图中没有明显的衍射峰,说明β-CD分子在纳米纤维中分布均匀,没有形成结晶体和包合物.所制备的β-CD功能化的纳米纤维在药物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合理控制温度、湿度来控制溶剂的蒸发速度,利用垂直沉积法组装了多种胶体晶体,其胶体微球的粒径范围跨度为300~700 nm.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其表面为面心立方结构的(111)平面,平行于基底表面.透射光谱显示,胶体晶体在垂直于(111)晶面方向存在着光子带隙,其中心波长与布拉格公式理论值一致.带隙深度均超过50%,带边陡峭,证明了该方法制备高质量胶体晶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颗粒在水中的悬浮和团聚性能是决定它们在环境中迁移行为及潜在健康和环境风险影响范围的关键。表面活性剂不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是工业制备纳米颗粒稳定悬浮液的主要分散剂。本文以单壁纳米碳管为代表,研究震荡扰动及稀释等模拟环境条件下其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分散悬浮和团聚沉降性能,为评价纳米颗粒排放进入环境后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创新要点:现有研究认为,纳米颗粒由于能在水中稳定悬浮,其排放到环境中会产生长距离迁移并存在造成大范围污染的可能性和生态健康风险。在本文中,震荡扰动及稀释等模拟环境条件的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造成大范围污染的可能性和风险较小。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震荡扰动(模拟环境条件)和超声辅助两种分散悬浮方式及有无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的单壁碳纳米管在水中的悬浮性能(图1),研究单壁碳纳米管能否在环境中被分散悬浮。通过研究 Na+,K+,Ca2+和 Mg2+等环境主要阳离子存在时 SDBS 稳定悬浮的单壁碳纳米管悬浮性能及与 SDBS 浓度等的相关性(图6和8),探明稳定悬浮的单壁碳纳米管能否在环境稀释过程中和环境阳离子存在下保持稳定悬浮。重要结论:在超声辅助下,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在 SDB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稳定分散悬浮,但不能在水中稳定分散悬浮。在无超声辅助、仅通过机械震荡的情况下,单壁碳纳米管无法在水中和 SDBS溶液中稳定分散悬浮。对于已经在 SDBS溶液中稳定悬浮的单壁碳纳米管,它们在 Na+,K+,Ca2+和 Mg2+等环境主要阳离子存在时也会脱稳形成团聚沉降,且该团聚沉降行为取决于悬浮溶液中 SDBS的浓度。当 SDBS稳定悬浮的单壁碳纳米管在环境中被稀释?  相似文献   

17.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水热法、强迫水解法、凝胶-溶胶法、胶体化学法、水溶胶-萃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热分解法等。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提出了纳米氧化铁制备应向低成本、粒径可控、粒子均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仲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超细MoO3.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优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添加浓度为1.8m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时,能够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粒径为100nm左右的球形超细MoO3粉末.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水热法、强迫水解法、凝胶-溶胶法、胶体化学法、水溶胶-萃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热分解法等。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提出了纳米氧化铁制备应向低成本、粒径可控、粒子均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二甲基硅油(500mm^2/s)为主要原料,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60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831为复配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法,探究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配比、硅油用量等因素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硅油用量为10%(相对乳液总量),乳化剂配比为span-60:1831=0.47:0.53,乳化剂用量为5%(相对乳液总量),乳化温度为90℃,乳化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均匀、细腻、无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