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宋美龄出访美国,与美国政要进行多次会谈以获取美国援助和商讨共同对日作战等问题,而宋美龄在美国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对改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宋美龄在美期间,频繁向蒋介石汇报和商讨相关事宜,蒋介石通过电报指示宋美龄在美各项活动,如反攻缅甸,对美之立场、国会演讲内容、及访英问题等,成为宋美龄访美的坚强后盾,而宋美龄在战时政治氛围下也逐渐成长为女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开罗会议     
<正>作品说明: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埃及开罗举行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历史(一)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A 2.B 3.C 4.C 5.D 6.D 7.B 8.B 9.B 10.C 11.B12.A 13.D 14.C 15.C 16.B 17.C 18.D 19.C 20.C 21.C22.D 23.D 24.C 二、列举题(共14分,1题8分,2题6分) 1.①1943年冬,中美英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②同年,美英苏召开德黑兰会议③1945年初,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④1945年7、8月间,美英苏召开波茨坦会议2.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②通过民族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如美国独立战争③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④通过王朝战争,使国家…  相似文献   

4.
民国范儿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后,平时在头上梳一个小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紧步走过.她见到蒋周围的工作人员,总是自然地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工作人员与她接触,不会感到拘谨,也不会觉得宋美龄有任何骄矜之色.宋美龄平时和人说话委婉适度,蒋介石侍从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六年中我未曾见闻她和蒋有过口角.”宋美龄说话的声调总能把握到让对方听清楚为止,从不大声叫嚷,更不颐指气使.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乃至苟坝会议后,毛泽东既没有担任全党的主要领导职务,在事实上也没有起主要领导人的作用,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因而不能说遵义会议或苟坝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始于遵义会议,中间经过苟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完成于194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是与鸡公山文化相关联的重要人物。关于蒋介石与鸡公山的关系由于无人专门进行考证以致长期处于传说层面。根据近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可以证实,1938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登临鸡公山。其中第2次到鸡公山,蒋介石在山上待了3天,并且是与夫人宋美龄同行的。蒋介石到鸡公山的目的有三:一是为避暑纳凉;二是为纾解郁闷的心情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三是为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根据《蒋介石日记》及有关资料,所谓蒋介石在鸡公山召开"中原会议"或军事会议之说,应属猜测。  相似文献   

7.
蒋书宋画     
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妻,各有所好.蒋好书法,常写对联送部下;宋美龄晚年开始学习国画,其所画梅兰竹菊、山水草木,皆有可观之处.二人又常常互相联作:宋画完之后,蒋则题词于其画上,多有评点,互有嘉勉. 蒋经国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不少蒋介石如何教导他读书学习修养的情况.蒋经国从小就给他父亲写信,但字迹有时潦草,蒋介石对他练习写字屡屡提出要求.1922年8月4日,他写信:"来信已经接到了.你的楷字仍不见佳.总须间日写一二百字,以求进步."10月13日,蒋介石又在信中嘱咐:"你在上海,须要勤奋读书.你的字还没有什么进步.每日早起,须要练草字100个,楷书50个.既要学像,又要学快."  相似文献   

8.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重要人物。关于宋美龄的出生年份,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1897年、1898年、1899年、1901年等多种说法。笔者通过对《武岭蒋氏宗谱》、蒋介石日记、宋美龄第一次赴美护照、纽约宋美龄墓碑等关键证据的比勘、辨析和考订,确认宋美龄生于旧历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二日,即公历1898年3月4日。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败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学分析(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比较意义上的"三农"问题基础上,研究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城乡之间的社会断裂和教育公平的缺失,讨论农村职业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实现教育伦理的核心要求和"训练领袖农民",对社会阶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业巨子卢斯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美国化中国”是他“美国世纪”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虔诚的基督教信念使他决意扶蒋,利用媒体塑造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新形象;他极力反对传统的孤立主义,以《时代》公司诸媒体为阵地加大对华援助的宣传,宋美龄以“夫人外交”的特有魅力影响了美国的公众舆论,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宋美龄旋风”,但她访美的成功“主要由卢斯安排的访美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二战时期,得到罗斯福总统特别信任的赫尔利最初是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调解“史蒋矛盾”,随后升任驻华大使开始调处国共关系,从处理“史迪威事件”到代表国民政府与中共签订《延安协定草案》,赫尔利似乎取得很大成绩.但就是赫尔利在华的15个月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日益失去灵活性和现实性.他不仅与驻华的外交官们发生冲突,而且使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从军事上的“援蒋联共”转向政治上的“扶蒋抑共”,又从“联合政府”构想下的“扶蒋压共”转向意识形态的“支蒋反共”.导致罗斯福政府对华政策的转交的动因,既有赫尔利的个人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有意识形态的影响,更有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和自身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恐惧,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的需要及配合麦卡锡主义反华逆流而形成的“院外援华集团”,是美国政治舞台上一股极端亲蒋反共的保守势力。它对蒋介石政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维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蒋介石,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另一个是1928年至1949年10月以前中国的最高执政者;一个是世界主义者,另一个是民族主义者。他们既承传旧学,又容纳新潮,彼此以反共为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又因"民主"与"专制"的不同理念而发生冲突:胡适一心要在中国移植美国式的政治体系,主张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而蒋介石则认为这是在唱"民主自由高调",如果照此办理"则必断送国脉矣"。由于受中西文化的不同影响,在他们的政治交往中可谓摩擦不断,但终究没有公开决裂。究其缘由,大致有如下三点:一、胡对蒋的批评与讽谏是以支持为前提的;二、蒋在内心虽对胡颇为反感,但在行为方式上仍有相当程度的包容;三、蒋不满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但又急需争取美援,他十分清楚,胡的背后有美国支持,故对胡适不得不适度地妥协。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对国立中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立中正大学之所以设在江西,这与蒋介石在北伐、"剿共"时期结下的深厚的江西情是分不开的。蒋介石在中正大学的筹划、创办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财政和精神支持,并帮助扫除了创建中正大学的重大障碍。抗战胜利后其亲自巡视中正大学,并准备亲自办校,提高了中正大学在全国的地位。同时,蒋介石与国立中正大学之缘,也是其20年来深厚的江西情的缩影,并贯穿了其一脉相承的三民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1942年3月,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4年10月19日罗斯福屈从蒋介石的强硬要求,解除史迪威职务,将其召回国。史迪威事件在中美关系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发端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为动员家庭妇女参加战时妇女新生活运动工作,宋关龄发动中央各机关职员眷属组织新生活运动妇女工作队。军政部妇女工作队队费由其队员的男性配偶承担.其职位也由男性配偶在军政部中的职级所决定。军政部队队员不是依据其兴趣加入各队.因而影响到其对妇女新生活运动工作的持久热情和工作的实际绩效。受战时环境、交通阻滞、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及其配偶人事变迁等因素的影响,时有队员提交辞呈。  相似文献   

18.
民国成立后,在蔡元培的倡导下,虽然通令废除了学校读经,但终民国一代,读经活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一批守旧人士的摇旗呐喊有关,但当政者的提倡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京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合法性统治,极力主张读经,并且在庐山军官训练团上登台讲经,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登台讲经的政府最高首脑。蒋介石的提倡读经和庐山讲经,对当时的文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全国笼罩着浓厚的文化复古气息,推动了读经活动在全国不同程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国内时局的不断演化,蒋介石对西北诸马地方实力派前后经历了拉拢利用、企图剪除和在新的形势下巩固蒋马联盟、加紧控制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