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2.
陈宗剑 《武当》2011,(8):14-15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拳术。太极内功和技击懂劲是太极拳的核心。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练拳的目的是健身还是技击,太极内功都是根本所在。而太极内功最客观的东西就是内气。内气是健身的瑰宝,是太极拳数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打太极拳健身如果不修炼太极内功,不练出内气,那就不如做  相似文献   

3.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一门高层次的气功。太极之气精妙无穷,而练习并运用此气,对太极拳的修炼以及健身、技击作用巨大,应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杨春  肖英 《武当》2008,(9):20-21
太极拳原属道家神圣修炼中的功法,而后被民间所传承,随着岁月流逝变换,太极拳传承已渐失道家传真的修炼内涵,人们对张三丰经、法日渐忽略和漠视,往往修与炼概念混淆不清,甚至一些太极名家也把炼混同于修,认为太极拳就是太极拳修炼的全部。其实不然,严格地说,太极所有功法都不能称之为修,其中包括站(桩功)坐(静功)卧(睡功)用(攻守护道之法)以及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内外五行之练法。无论是内炼或者是外操,无论行功盘架划分多少层次,本身不具有修持的内涵,都属于以武事修身,改变后天身体状况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先生,融太极传统理论,集毕生武学实践,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混元功法独创了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理论,将太极拳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10,(4):8-13
太极拳文化向现代企业管理进军,是古老的太极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最新尝试,是困境中的武术界不可忽视的太极拳文化现象。能够把民间的、非正式的太极文化旨趣与正式的、官方的社会结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而理论和实践却不涉入任何主观的价值倾向,很有创新精神!只是以一个太极拳家的良知和责任,关注社会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并积极运用太极文化自然的、人性的、富于情感的方法和措施,协助决策者及群众相互化解这些差异,达到和谐,很了不起!太极铁娘子阎素杰女士到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企业讲述自己在太极拳文化中得到的观点和经验,能受到白领阶层、知识精英们的欢迎,赢得企业老总们对她重视的主要原因,我想一定是太极文化力和阎素杰个人魅力的最佳结合与展示在起作用。穷则变,变则通。如果每个太极拳家都向"阎王队"的阎素杰女士一样,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对待太极拳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不怨天、不怨地;有条件上,没条件也要上,尽一切努力在新领域发出自己的光热和声音,这也许是中国武术最好的弘扬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多维视角浅析二者的联系。如太极拳中的"阴阳""天人合一""和""气"等思想,体现了其修身养性的内涵;太极拳与书法艺术在许多方面有着相通之处;太极拳传统导引吐纳术、经络学说等方面表现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养生思想内涵,进而指导人们修身养性、健身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具体机制和不同人群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旨在为太极拳的科学练习、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考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作用,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太极拳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访问,并记录相关的结果.研究结果: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比不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因此,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比不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的心肺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其健身、养生等方面太极拳具有独特之处,作为太极拳流派之一的和氏太极拳,它所包含的易理更是在招法之中处处存在,文章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蕴含、和氏太极拳之"圆"观点着手,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8.
李锐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228
随着素质教育改进进程的不断推进,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讲解与示范过程中加入技击方式,切实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与效率,增长学生对太极拳拳式及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技击意识在促进太极拳教学高质高效开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出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中华武术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分析了中华武术理论的成因和发展的过程,以组成中国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根源,并从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脏腑思想进行了另一层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运动不同阶段中医辩证论治提高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游泳试验,在训练四周后紧接成绩测试的过程中,采取先益气养阴后益气温阳序贯的方法调节机体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并比较序贯法和单纯益气养阴法对小鼠运动应激能力和体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提示:二种方法均能提高小鼠运动能力。序贯法提高运动应激能力的作用超过益气养阴法,而益气养阴法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序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