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02年第1-2期《从不同角度巧解应用题》一文,作者给出了一种常规方法和两种巧解方法。这道题还有几种比较好的巧解方法,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素材仿写,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我校开发的精品课程《学习仿写》,对初中作文教学仿写"三部曲"展开阐述. 一、素材仿写——追本溯源引"活水" (一)巧仿主题之魂,点亮聚材之塔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心的要求,更好地为突出中心服务.如"选材仿写指导课"上,围绕"走进亲情名篇,感...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具体、明确、语通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但目前不少小学生一写作文就愁云满面,不知何从下笔,甚至在学生中还流传口头禅:"作文、作文,简直难死人!"诚然,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掌握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奏好作文教学"三部曲":弄清"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三方面的问题。一、弄清"写什么"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即让学生明确作文内容"写什么"。要  相似文献   

4.
课后提问为"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1]要回答此问题,我们需弄清四个问题:一是"角度"的界定;二是"写"的界定;三是"描写角度"的界定;四是关于"西湖雪景"句子的界定。一、角度的界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角度"是指"观点或考虑某事的出发点"。基于此,我们还需弄清"什么是‘写’的角度",即"写"的出发点。二、"写"的界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写"意为"书写;写作;描摹。"  相似文献   

5.
词序颠倒,是指词语相同、顺序颠倒的一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编选"与"选编", "洗白"与"白洗";成语"异曲同工"与"同工异曲","如日中天"与"中天如日":短语"知而行"(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与"行而知"(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得见人"与"见不得人";诗词"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与"黄河流入海","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文章"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与"汝之不惠,甚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鲁迅《药》)与"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广告"看《买卖世界》,做世界买卖"(.《买卖世界》),"是名家写的好看小说,非名家写的看好小说"(《上海小说》),等等.  相似文献   

6.
胡天泉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高一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选编先秦谏说类历史散文三篇:《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情动词警、谏说巧妙而使人君采纳,几达“一言兴邦”之功效。现就三篇文章的“巧谏”艺术略作探讨。1.烛之武:巧借矛盾公元前630年,秦晋围郑。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这事本与秦无关,但秦想借此“捞一把”,扩张一下势力。国难当头,郑国老臣烛之武临危受命,身赴敌营,劝秦撤兵。他谏说成功的关键,是巧借了秦晋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一、记人 (一)题目:《珍惜时间的同学》要求: ①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选择本校或本班出现的由于“珍惜时间”而德智体全面进步的典型同学和典型事迹,写一篇记叙文。②通过巧妙的构思,刻画人物形象,较能做到选取材料巧、叙述方法巧、详略处理巧、开头结尾巧。③素材新颖,新鲜闪亮,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非常重视对"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利用数学知识的巧变换,巧变形,可巧解某些化学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杏芳 《学子》2014,(9):34-34
一、借图巧背1.弄清描写的对象,形成初步的印象 以《小池塘》这篇课文为例,教学第一段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数数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写到了那些景物。学生通过读,很快知道了共三句,写了春风姐姐、水波、芦苇。再指名分句读,看看每一句具体写了什么?学生听后明白,第一句写的是春风姐姐吹气;第二句写水波一闪一闪;第三句写塘边的芦苇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句子仿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考试说明》中三个考点内容:句式、修辞和语言连贯、简明、得体,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这种题由命题要求(第一语言)、仿照的句子(第二语言)和要求仿写的句子(答案,也称第三语言)三部分构成。解题一般分两步。首先是运用解数学题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阶段 ,涉及变力作用的定量计算并不多见 ,但有一类特殊变力作用问题经常出现 .由于变力的原因 ,这类问题的解法 ,常常引起学生甚至教师的思考 .本刊2 0 0 4年第 1期《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第 8期《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一文的补充解法》、以及第 1 0期《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中等职校专业课教学面临的困惑,从巧导入、巧布局、巧过渡、巧练习和巧收课等方面探索如何上"活"《机械基础》课.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  相似文献   

14.
"闲愁"就是"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相思,两处闲(原词作‘閑’)愁",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词中的两句话(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对这两句话,课本编者作了如下的注释:"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  相似文献   

15.
郑坚明 《物理教师》2005,26(10):32-32
读了本刊2004年第1期《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一文和2005年第3期《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巧解》后,很有启发,感触颇多,心中思索着,除了像前一篇文中通过构造v-t图、F-t图,利用v-t图、F-t图与坐标轴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结合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那样利用图像巧解,和后一篇文中用平均速度、平均力结合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那样简洁的解法外,笔者从另一角度解题,解法可简洁一些,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习作体验课,整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学生徜徉在所创设的生活体验中,"写"得开心,"玩"得有味。一、课前交流师生互动,做猜字谜游戏,引入"聪"字。二、导写过程1.巧解"聪"字,暗示习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1年第7~8期《用“比例性质”巧解三角问题》一文的例1及其解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林桥 《物理教师》2005,26(3):34-34
读了《物理教师》2 0 0 4年第 1期上丁岳林老师的《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一文 (下称丁文 )后 ,很有启发 ,感触颇深 .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也碰到过此题 ,除了像《丁文》中通过构造v -t图、F -t图 ,利用v -t图、F -t图与坐标轴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结合动量定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欣赏"     
[创新话题] 陶潜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赠花卿》) 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阅读以上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文意自定。2.文体自选。3.文题自拟。  相似文献   

20.
《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都是出自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手的经典之作。作者在情节构思、人物描写和主题揭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情节构思在于“巧”。两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都有独到之处,向来为人称道。这种“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巧置悬念。《我的叔叔于勒》在开头写父亲带一家人去海边栈桥上散步,并且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