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  洪学英 《今传媒》2022,30(2):59-6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普期刊传统的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面临着严峻挑战,也给科普期刊编辑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本文提出新时代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几项素养和能力,包括政治思想素养、专业素养,以及选题策划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并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把好政治关、思想关,主动占领宣传阵地的重要性,为科普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期刊编辑对期刊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在工作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人际交往素养、人文素养、发现能力素养等相应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舒 《出版广角》2021,(7):55-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和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是出版业的主体,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编辑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出版方向是否正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文章从编辑的政治素养角度出发,探讨编辑政治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编辑政治素养的必要性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冯丽珍 《出版广角》2015,(12):78-79
教育类期刊对于提升教师素养、服务学生学习和促进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教育类期刊的专题策划是扩大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期刊的独特性,教育类期刊的热点专题策划应注意把握"度",注意遴选最恰当的作者,选择好出版时机.  相似文献   

5.
潘静静 《今传媒》2023,(11):92-95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之“新”进行了高度凝练与概括,将其析解为新道路、新探索,新使命、新战略,新发展、新目标,新境界、新状态,新地位、新姿态五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编辑工作而言,这五个维度构成了探讨新时代高校编辑工作的时代定位与逻辑起点。新时代,提升我国出版传播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新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编辑素养为切入点,对新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升高校学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为科技期刊出版注入了时代内涵,也对期刊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与时俱进,从科学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营销素养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打造品牌期刊,促进学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强 《中国传媒科技》2023,(10):130-133
【目的】教育类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期刊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旨在探究教育类期刊融合发展转型路径。【方法】基于教育类期刊融合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和困境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国教师》为例,探索教育类期刊融合发展转型路径,以适应融合出版纵深发展的新变革。【结果】从内容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技术融合创新、人才融合创新四个方面推进转型,教育类期刊以适应时代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结论】教育类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需要坚持专业化和数字化的统一,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拓展办刊方式,提升出版和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机关刊,行业期刊在面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深刻变革的时候,应当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办刊理念、编辑策划、运作方式、把握规律上要有新突破、新思维、新创造、新认识.本文试以《中国税务》杂志为例,简析行业期刊如何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行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编辑出版的导向与策略,不断提升行业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壮行色潮头唱大风穿越历史的风风雨雨,伴着新时代的脉动,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的浪潮,江西教育期刊社有限责任公司高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旗帜,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的新跨越。2012年5月,江西教育期刊社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今天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属5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对行业期刊编辑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中国审计》杂志为例,解剖麻雀、深入剖析,提出以政治为引领、以业务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全媒体时代行业期刊编辑基本素养要求,以期进一步提高编辑基本素养,不断推动行业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冰 《编辑学报》2018,30(5):441-4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生命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制定目标,明确发展使命和自身功能定位,担当起新时代发展中的责任。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深化办刊理念,建立出版平台,创新出版模式,优化服务能力。结合科研评价政策的改进,提升办刊质量,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生物医学的繁荣和健康中国战略进程中国民素养培育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纸媒式微的时代,教育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是返本开新."返本"主要包括知本、立本、固本."开新"则包括迎新、革新、创新.迎新是从思想认识上拥抱期刊发展的新趋势.革新是从制度规范上革除期刊运营中的旧做法.创新是从行动上创生期刊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如建立新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多元立体化的传播,由纸刊转型为教育智库.  相似文献   

13.
陈辰  孟祥保 《出版科学》2021,29(4):42-52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履责担当情况,并探索其应急出版机制.以21种CSSCI期刊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征稿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方法从期刊属性、征稿启事、征稿效果三个维度解析征稿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征稿主体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主且数量较少,征稿主题紧扣疫情并立足期刊发展定位,评审采用快速通道,但成果宣传较为薄弱.因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应急出版机制、优化组稿策略、提高编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科技快速进步、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前沿新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期刊的走向和竞争力。本文旨在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素养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素养的构成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存在知识相对陈旧、视野不够开阔、对新媒体的重视和利用不足、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等问题。【结论】我们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对专业知识和新媒体应用的学习、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在政策和环境上予以支持等方式,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素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需要对出版怀揣梦想和情怀,并长期坚守的职业.新时代编辑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把握出版方向,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文章从新时代出版人才发展的视角,探讨优秀编辑的职业素养,通过“远古生命的探索”丛书的出版分析编辑人的职业坚守,并对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具有公益性质的出版案例进行阐述,体现编辑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6.
张伯海 《传媒》1999,(4):10-12
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期刊出版事业进入复苏与变革期.为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建设的需要,期刊出版的品种不断增多,发行量逐步扩大.期刊工作者在继承老革命根据地期刊及国统区进步期刊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出版物的新内涵和新姿态.舆论喉舌作用的强化与有计划发展,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期刊出版变革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军事变革引发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军事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的保密意识、充实的业务能力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等基本素养,进而为传播和推广军事科研成果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科普期刊办刊理念宗旨、编辑者的职业素养、科普内容品质等方面,就如何不忘初心,恪守正道,进而探索创新展开讨论,以《航空知识》为例,提出科普期刊要发挥优良传统、传承编辑工匠精神、坚守纸刊内容正道,以此为源泉创新精品文章、构建新媒体矩阵、探索新科普模式,勇于承担起中国科技蓬勃发展新时代所赋予的科学普及使命。  相似文献   

19.
吴军 《出版广角》2021,(11):49-51
关键词作为搜索文章的重要因子,在期刊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应适应新要求以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服务能力.文章从关键词的作用、数量和意义探讨新媒体时代期刊关键词的改变,以期为新时代关键词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作为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平台,应该加快转变自身的功能定位,并逐步探索建设智库期刊的成长之路.本文在分析新型智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术期刊在知识引领方面的严谨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引入智库期刊的概念.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术期刊不仅要发挥学术传播、交流、评价和引领的作用,更要实现服务于智库发展的功能.通过开设智库专栏、提高选题系统性、承接国家研究项目、加强期刊与期刊以及期刊与智库间的交流合作等方法,学术期刊可以逐步实现服务于智库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