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悦  郭聪 《东南传播》2018,(4):121-123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媒介场景理论认为,媒介技术是通过构建新的媒介场景来促使社会行为的变化,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论证新媒体如何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健康传播教育平台.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浙江名医馆"为例,分析新媒体如何构建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场景来参与健康传播,并对新媒体参与健康传播的现状进行总结与思考,为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健康传播和推进新型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在改变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重塑着传播产品的形态。在科学传播领域,科普信息的阅读行为场景呈现出移动化、日常化的特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本文以中国科协创办的"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发现移动化、日常化的科普信息阅读场景对科普公众号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表达形态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化、日常化的阅读场景,科普创作还应在内容、互动机制、情感体验方面深入调适,以满足受众的科普需求。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移动客户端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的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融短信、彩信。飞信。语音、视频为一体的独特功能和用户体验更是便捷了新闻的传播机制,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电视、报纸、网络等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体借力微信扩大移动终端的影响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5.
申思达  孟媛 《今传媒》2016,(9):74-75
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人性谁就能占有市场。用户的娱乐需求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户关系重构的过程。在微信红包的使用中用户的心理需求和使用后的心理满足体现出新媒体与用户的使用满足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针对用户的需求心理和满足心理来分析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使用功能化对用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小波 《传媒》2018,(13):57-58
"场景"意味着用户媒介消费的情境和习惯完全不同,其为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场景同时孕育了极具价值的新媒介形态.在场景革命下,移动阅读新场景的形成需要信息传播形态适配这种阅读场景,因而适配移动场景才是王道.新闻H5产品通过构建浸入式的移动阅读场景,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消费需求,通过调动用户的生产力,形成了全新的UGC生产场景,也满足了用户社交需求和情感归属,还通过形式适配、内容适配和体验适配,满足了用户的移动阅读场景需求,为新闻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罗高生  何勇 《传媒》2016,(4):56-57
网络技术和移动数码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更新,不断涌现出了新的媒介形式,相较于传统媒体,这些新型媒体具有交互性强、形态微小、使用便捷、形式丰富、传播速度快、用户面广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称作“微媒体”.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具有创造性、备受用户欢迎的微媒体.它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短信、语音、图文及视频传播等基本功能,也可支持群聊、手机支付等延伸功能.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智能手机微信覆盖率高达90%以上,月活跃用户约6.5亿,用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媒体出现了四个显著的变化:其一,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其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其三,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其四,新媒体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陕西20家较有影响的传统媒体已开启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本文通过统计这20家微信公众号传播度和传播内容,试图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度上的相互影响与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如今,微信已不再仅仅面向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用户的行列.微信必然能够在某些角度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契合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以内容分析为手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使用需求、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微信在满足老年用户需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自社交媒体兴起以来,人们对媒介融合的兴趣便从“报网融合”渐渐转向“两微一端”,并认为后者正在成为传统媒体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然而,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的文化资本很难转换成商业资本,加之缺乏刚性信息,又无法与传统媒体的组织文化相契合,因此“两微一端”并未给传统媒体带来期待中的变革.政务“两微一端”可提供各种服务性和实用性的刚性信息,因此它为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但同时也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与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两微一端”的运作最为微妙,它可能带来更多文化资本,实现经济资本的增值,但它受制于太多的外在条件限制,运营时往往并非一帆风顺.一种技术嵌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适应和改变所在组织的制度、观念以及资本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12.
覃凡 《出版科学》2018,26(1):76-81
为了解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88家大学出版社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的基本数据.结果发现: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大学出版社尚未开通"两微"账号,很多大学出版社尚未开发移动客户端.大学出版社要提高"两微一端"运营水平,实现移动化转型,应注意:避免盲目开通账号;选择合适的发布频率和时间;通过账号认证;根据出版社的使用定位选择合适的公众号类型;结合出版社的资源开发特色App.  相似文献   

13.
谭春林 《编辑学报》2021,33(5):549-552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科技期刊的订阅渠道为"被动传播",导致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弱.基于微信公众号运维的具体实践,本文分享3点经验:首先,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社群协同技术推动期刊的"主动传播",以扩大对期刊品牌的宣传;其次,策划视频直播活动,打造科研垂直领域的"四者"(编者、读者、作者、审者)微信社群,4群联动实现精准阅读、拓展稿源;最后,利用微信生态的传播策略提升期刊活跃度、公众认知度及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张放  杨颖 《编辑之友》2018,(6):13-17
在新旧媒体衔接与革新的十字路口,对于“两微一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包含的多平台间融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探索.符号叙述学视角下的“两微一端”不仅在内容层面通过分层叙述和全文本实现了平台间内容统筹与表达共享,还通过“条块结合”的部门设置和沟通高效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底本的宽幅聚合,为内容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叙述文本类型配比、文本读者主动性激发以及底本聚合轴扩幅等方面, “两微一端”的融合仍有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活方式的媒介化催生了“点赞”这一人际互动的新方式.微信朋友圈“点赞”因其传达意义的统一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追捧.强关系网络下,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交模式,用户通过互赞享受着虚拟社会互动带来的满足感,“点赞”成为朋友圈中满足自身情感诉求的工具.但是“点赞”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用户的情绪化表达使得主体异化,进而导致了交往的非理性化.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点赞”的情感诉求,发现用户主体异化的情形,探讨“点赞”情绪异化表达和主体异化导致的交往非理性化问题,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功能,理性使用社交媒体.  相似文献   

16.
从"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及其相关数据出发,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爬虫程序获取36所高校推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使用Tableau绘制有关图表,并结合微信传播指数(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WCI),分析"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特征及规律,由此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文调查了"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所提供的具体服务类型,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在微信平台的基本建设、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而各馆微信平台的建设程度也参差不齐。对高校图书馆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管理、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微信平台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张旸 《编辑之友》2017,(12):23-28
新媒介技术赋予了个人与出版商分庭抗礼的武器, “去中介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新出版趋势.“自出版”作为新的出版力量,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形态和特色上的演进.而微信公众号,在移动互联和移动终端技术不断精进普及的过程中创新和积累,彰显出作为“自出版”平台在用户、技术、内容、营销以及盈利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自出版”就是对传统出版方式的一种撞击,颠覆其精英主义、管理模式以及生态环境.如果以互联网思维来重新审视微信公众号在内的“自出版”平台,一些传统框架里的问题似乎就能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用户体验设计视角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延章 《编辑学报》2017,29(4):380-383
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视角研究“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从设计前提、设计重点、设计特色和设计保障4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以把握用户体验设计、丰富服务内容与感官形式、突出情感基因互动、体现敏捷与极致设计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设计策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可结合互联网思维,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为用户搭建内容、情感和体验相结合的互动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服务趋于泛在化.通过对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状进行网络调研,从发文量、服务模式、服务功能、更新频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特点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特色服务和智慧型服务项目,开拓图书馆服务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