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新闻知识》2012,(9):50-51,42
公共关系、文化消费、媒介传播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征;在诵读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是必须有一个能满足相对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微观承接,从而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征的"诵读传播载具"。传统诵读创作具有了"碎片化"基本元素,进而使阅听人接收诵读传播更具"碎片化"导向性。同时,以阅听人为导向,进而对碎片化受众进行微观承接、对应传播,则需有效地对阅听人诵读体验心理进行研究,有效建立"诵读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2.
邓建勋 《东南传播》2015,(6):158-159
诵读活动是运用语言艺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人格、感悟美好以及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情"是诵读活动的内在生命,是朗诵的精髓。诵读活动中"情"受一定客观规律的限制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为能准确表达情感、得当运用情感、适时调动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内在核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情感在诵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体现,从情感在诵读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不同阶段情感操控的集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全德林 《大观周刊》2012,(25):225-225
作者针对小学语文中的诵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增强诵读救果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刘火雄 《现代传播》2018,(4):153-155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围绕"诗意"诉求设置媒介议程,其内容推送通常采取"画诗乐"传播模式。中国历史久远的诗歌传统一度式微后,经由此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复兴,并建构起数字时代新的社群化读诗景观。但是,在应对作品同质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黑龙江省图书馆诵读实践活动为基础,总结了诵读活动推广经验,认为基层图书馆可通过举办诵读比赛、经典诵读班、传统节日诵读表演及面向不同人群的多种类型诵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刘楠 《现代传播》2016,(4):97-100
本文从"受众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诵读艺术传播所面临的现实语境,分析了当代受众多元化的接受心理和状态,并且结合经典实例,提供了诵读艺术应对这种现代语境的一系列对策,包括"小型化叙事""本体性置入""图景式再现""行动性暗示"以及"哲理性导引"等。同时进一步认为,做到"合体制性"与"合目的性"的结合才能使诵读等有声语言的传播产生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黄丽 《大观周刊》2011,(10):128-128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学法,也是当前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法。我们的课堂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诵读而诵读。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尝试这样的诵读流程: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对文章和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领会——运用”的过程。我们通过诵读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的读书声.通过诵读让学生真正领悟语言的丰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文的生命和活力。实践证明,诵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毕雪飞 《文化遗产》2015,(1):105-111,158
日本七夕传说除了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中世纪小说的形态传承于世以外,还以祭文的形态传承于高知县等地。七夕祭文通过民间信仰"いざなぎ(Izanagi)流1"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每逢七夕行事和病人祈祷时由"太夫(Tayuu)"诵读。从其讲述内容来看,是由日本羽衣故事加难题型故事再结合七夕传说而构成;从祭祀仪式来看,体现了与纺织信仰的结合。集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为一体的日本"いざなぎ流"民间信仰中的七夕祭文,以"太夫"诵读的方式保存和传承了七夕传说。  相似文献   

9.
张庆 《东南传播》2016,(4):36-38
在大众传播时代要使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采取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艺术手法和传播技巧,经典诵读文化传播成为了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形式。本文从民族审美文化的角度入手,论述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诉求,从审美的心理层面、情感层面和语言层面对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为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其中,小学低年级段读本以儿歌童谣、自由童诗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读本以唐诗、宋词和现代诗歌为主。每篇诗歌后有"导读"板块,以内容简介、诵读建议及情感解读为主,多联系少儿切身生活实际,作为少儿与作者情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注重少儿在诵读中有感动和体悟。  相似文献   

11.
丁建发 《大观周刊》2011,(47):108-108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诵读经典美文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般的熏陶教育中明白圣贤思想,了解优良传统,吸纳民族精华,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人文底蕴得以增添,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审美情操得以陶,台,健康人格得以塑造,从而完善自我,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2.
肖永建 《大观周刊》2012,(26):163-163
诵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读清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读懂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内在意蕴,进而走出作品,进行个性化、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对于人们语言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展开对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图书     
《全国新书目》2010,(14):161-162
读书指南;国学其实很有趣儿;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中华经典诵读导引;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相似文献   

15.
费维 《大观周刊》2012,(37):369-369
文言文教学仍然应当秉承以往的方针和观念,以诵读为主要学毒手段,以理解大意为基本学习任务,在精当、好懂的前提下学习文言常识和文言词汇.在词句篇章的积累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邵腾 《大观周刊》2011,(14):226-226
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课堂教学的根本拉回到文本上来,语文教学方法也要以诵读为根本,让孩子在少年时期广泛阅读,熟读成诵,以此作为为语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听书"--打开阅读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出现了一个"听书网".他们把文学作品和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变成有声读物,并在网上发布,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并且可以将作品下载,制作成光盘或灌入MP3随身听等播放设备,随时随处轻松"阅读".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临朐县档案馆利用征集到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精心推出静读档案“鲁鄂两地书同心战疫情”诵读系列。一是由本馆员工诵读临朐县援鄂医疗队员家书,用声音诉说“战疫”心声,用档案记录“最美逆行”,以此向援鄂医疗队员们致敬,向_线白衣战士致敬,向所有美丽逆行者致敬;二是集中以诵读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撰稿在“临朐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后被齐鲁晚报官方APP、山东机关建设等多家媒体转载,现已推出七期(共八期);三是将其集录成册刻制成光盘,形成特色馆藏档案,并将光盘送到张雷、付秀华等七名临朐县援鄂医疗队员的手中。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大学图书馆承办广州市属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为例,分析传统经典阅读推广活动面临的三个困境,介绍其目标、定位和组织方法,并阐述其四个特色,最后指出创新是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梁雅娟 《今传媒》2020,28(5):155-156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国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缩,其思想智慧体现着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教育多少年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国学经典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的有机结合,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幼儿游戏之中,倡导幼儿通过经典诵读,懂得报恩、尽孝,修炼性情,激励幼儿乐观向上,树立爱国情怀等,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的千古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