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百道网承办的“年度主题书店”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书店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2021年共66家年度主题书店作为样本,对书店的时空分布、出资方式与合作类型、店面空间与图书种类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围绕书店“主题化”的经营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主题定位、布局选品、运营服务、线上线下活动四个方面加以呈现,据此,为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注重政策扶持与政策引导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深耕周边,以社区为核心提供一体化阅读与文化服务;三是以资源为导向,注意勾连在地文化,充分凝练与发挥自身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消费群体的细分,以品位化生存为特色的主题书店日渐兴起。主题书店是由主题书籍和书店展示设计主题所共同构成的文化剧场,是一所微型的阅读学校。对于还没有真正认识主题书店的人们而言,如何激活阅读者的潜在消费欲,除了书店经营者对于书店经营主题的策划、定位和营销,展示空间的设计师对于展示主题的创意性设计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一家经营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新生代书店——“第三极书局”即将亮相北京海淀图书城。据悉,“第三极”是北京首家文化主题商场。作为北京海淀图书城地区改造重点,中关村文化广场的旗舰商业第三极文化主题商场将以第三极书局为主力业态,集娱乐、图书、教育、健体、旅游、商务六个营业业态于一体,倡导满足北京数百万文化消费者的“知识性休闲,文化性消费”需求,在北京树立文化产业经营的标志。第三极书局作为第三极文化主题商场的主力旗舰店,位于“第三极”4至7层,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将成为一个超过30万种图书、…  相似文献   

4.
我国书店在过去的20年里几经坎坷,完成了从图书经营店到书店综合体的过渡,在后疫情、后数字时代,书店的持续发展需认清"空间转向"是趋势,"地方营造"是重心,"文化创意"是策略,"以人为本"是核心.本文在思想革新层面有机结合西方城市"空间社会生产""全球地方感"等理论,对多家书店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在对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的基础上,从地方营造、地方感重构、地方认同三个维度对城市实体书店进行创意思维的赋予,以期为实体书店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重新审视书店文化的内涵,提出读者参与建构的书店文化是社区书店的立身之本的主张,认为当前社区书店发展应当在循序渐进培育全新书店文化的同时,从开发书店场域价值、建设社区文化中心、贯通零售与借阅、形成特色风格、承担社区文化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功能拓展,并通过建构社区书店系统,在城市文明建设背景下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实体书店变革需要与文化消费、阅读和读者需求相结合,去探索其未来发展之路——向文化传播服务中心、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空间的方向发展,以读者为主形成特色,拓展多样化体验场景和消费场景,开展粉丝营销.  相似文献   

7.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互惠共生关系,也存在偏利共生模式和负面环境影响;两者由共生关系走向共生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维度来看,它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书店外部建筑设计契合城市文化风格、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呼应城市文化特色、书店主题文化活动涵化城市文化品牌、以实体书店人文关怀滋养城市文化内涵、将书店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体验.从城市文化维度来看,它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实现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涵化市民文化阅读习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挥城市文化“容器”功能;完善城市文化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共生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教育,提升校园书店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电商平台的挤压,实体书店经营遭遇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以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十点书店以精准的顾客定位和商业愿景线上线下融通发展,打造复合业态文化空间,营造"人性尺度"消费环境,重视员工"知本"价值等经营特点站稳了脚跟,其经营之道为当下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颜值和"书店+"的复合式经营是当下实体书店的主流模式,该模式中的体验设计缺乏鲜明主题和创新,附着了浓厚的商业色彩,淡化了实体书店的复合文化空间功能,故无法解决顾客忠诚度降低、利润率下滑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实体书店的体验进行微观考察,发现体验在构建消费者和书店的强连接关系时逐渐式微,从组织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国外实体书店运营的典型案例,提出中国实体书店的"重做"模式.以实体书店良好的形象诉求、独特的价值诉求和经营行为为着眼点,实现从总体战略到职能战略自上而下的整体性"重做".  相似文献   

10.
陈斯静 《出版广角》2021,(10):59-61
新兴技术引发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智能解决方案.志达书店作为全国首家无人"未来书店",利用黑科技提升用户体验,并将新零售概念融入书店运营、图书采销等环节,是传统实体书店的一次成功探索.分析志达书店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为其他实体书店提供转型发展的参考,使实体书店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服务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11.
紧随亚马逊书店之后,我国图书电商当当网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了第一家O+O实体书店,迈出了"3年内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计划的第一步.当当网开设实体书店的模式创新主要有四点:一是兼顾各方利益,降低成本;二是应用大数据,打造智慧书店;三是紧抓文化体验,保持书店功能的多元化;四是延伸产业链,发展以书业为核心的"大文创"产业.以亚马逊、当当网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开设实体书店的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但又给实体书店业甚至整个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新农村便民书店"的研究,理清其建立的背景,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简单分析,以期思考"新农村便民书店"在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推进"新农村便民书店"建设.  相似文献   

13.
独立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窗口,是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空间.伴随着新媒介技术发展和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独立书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独立书店具有显著的圈层文化特征,文章针对独立书店经营发展中缺乏独特图书选品、过分注重视觉营销、入店消费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从圈层文化视角提出了独立书店塑造独特圈层文化、提供精准圈层服务、融入圈层生活、营造学习圈层、扩大消费圈层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一批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创新经营模式、主题定位分明、空间设计优美、文化格调高雅、图书选品精准的特色书店脱颖而出,成为城市的全民阅读支撑平台和市民读者的精神家园.其中,音乐书店以音乐类图书为主要载体,为读者提供多元的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吴斯 《编辑之友》2021,(11):44-49
实体书店的空间价值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文章以气氛美学为理论框架,从实体书店的符号表征、意义生产和空间隐喻三个方面对实体书店空间价值进行讨论,提出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升级策略,明确实体书店的空间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书店行业应该反思,为什么人们不会为了一本书来实体书店?人们来书店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而言,书既然不再是第一吸引力,那么实体书店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还需要实体书店吗?文章从内容选择、场景营造、多元文化、鼓励社交几个层面提出实体书店的转型路径,以期为实体书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齐世峰 《出版科学》2021,29(3):73-80
美国独立书店经历了多重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实体书店匮乏至连锁书店的崛起,乃至在线书商的强势突袭以及有声读物的出现,都给美国独立书店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自2009年触底后,美国独立书店近年来基本呈现兴盛发展趋势.当然,美国独立书店兴盛发展中亦有地域不均衡态势.本文结合美国独立书店发展历史,梳理剖析其运营经验,比如社区认同、特色打造、行业协同、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针对我国独立书店的发展,提出了强化特色主题、打造嵌入式书店旅游、深化阅读推广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书店应对网上书店冲击的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书店和网上书店作为不同的售书模式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别.在网上书店强大的压力之下,传统书店应该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拓展经营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体书店是都市里的"人文氧吧",也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逛书店淘好书,这是一种值得传承的读书求知乃至成才方式。本文介绍了"北京民营书业三大天王"——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和国林风书店(后改为第三极书局)的发展兴衰,呼吁救护"都市人文氧吧"。  相似文献   

20.
在实体书店空间转型过程中,经营者通过对知识、意象、符号的操纵使空间形态实现表象化、具体化和概念化转化,推动了空间从感知维度向构想维度的转变,并重构书店与读者间的关系,形成表征空间。而活动于该空间中的读者及其他主体则推动了书店空间与区域、城市的共振,从而拓展了书店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力与影响力,促使书店实现自己的文化责任与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