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每年有5000名左右毕业生,每年转出学生档案4400余份,遗留档案有500—600份左右,依据档案遗留统计表显示:遗留档案有逐年增加趋势,遗留档案原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档案的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重大作用,本文探讨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从需求到应用各个阶段的实践问题,提出了整体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探索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学生档案不仅能翔实记录学生培养全过程,还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把学生档案管理权限移交高校档案部门,创新理念和方式,健全学生档案管理体制,规范学生档案管理程序,促进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黄萍 《兰台世界》2016,(13):62-64
高校学生档案是连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桥梁。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解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鸿沟",高校应当创新学生档案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新形势下,围绕"就业力",丰富学生档案内容;重视学生档案工作,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学生档案的可信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制度,积极挖掘就业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真实记录.承载着其大学阶段学习成绩、思想状况、信用状况、实践能力等极富价值的信息,是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用人单位考察、聘用、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更多地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注重自己的判断而非学生档案记录,用人单位选人标准的多样性与学生档案记录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一定脱节。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有必要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档案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档案在大学生发展和就业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体现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成果,但当前大学生档案现状严重弱化了学生档案对就业工作的服务功能。高校应该走在档案信息化改革的前列,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档案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档案移交的时间序列,将本科学生档案分成三个阶段的档案:入校前档案、入校后档案、毕业时档案,三阶段档案工作的延伸为转递工作.然后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分析了本科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和外部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构成的基本价值链、管理制度价值链、管理决策价值链.最后,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本科学生档案管理的系统价值链,更好地体现本科学生档案的自身价值及其管理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生档案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记载方式,教育部门是学生档案主责管理部门;学生档案,不仅是个人人事档案的"开篇",更是国家干部人事档案资源的基础性重要构成,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干部人事档案源头严格管理;学生档案是学生社会发展和合法利益的"第二身份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学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监管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基于就业服务的高校学生档案内容指标体系;搭建高校学生档案个性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化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转变;深入开发利用高校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做好编研工作;开发学生档案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共享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基于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高校学生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档案工作与大学生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学生档案工作,更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提出了创新高校档案工作,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