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状况,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强与市县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在开展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语种特色、学科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并正确认识其原生态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发展与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多语(文)种、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鲜明的新闻传播体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是少数民族文化组成部分,又同是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广博而复杂,不仅涉及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历史、形态与功能,同时还要观照少数民族文化的渊源与沿革,新闻传播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构建,探讨的层面极为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不断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对于繁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民族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友言在先     
华林 《兰台世界》2018,(12):1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各个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档案,成为了国家档案财富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蕴藏有丰富的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文献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土官、个人和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少数民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教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和民俗等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柱.编辑出版通过文化积累、文化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出版是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编辑出版需要把文化进行积累、传播、选择以及创新.在现如今的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把编辑出版的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方文献是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的一切文化遗产的栽体记录,是形成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关键,也是开发利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源泉,青海少数民族文献在青海地方文献中最具特色,是研究青海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强调对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编辑出版,既是传承祖国文化遗产的文化工作,又是体现民族平等政策的政治性工作.建立民族古籍目录,科学选定底本,创新出版体例,熟悉民族信仰习俗,是民族古籍编辑出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短视频是一种极具多媒介特色的视听产品,为少数民族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提供交流空间。“苗家阿美”账号具有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将其作为个案,从建构符号化场景、文化交融、情感展演等方面研究苗族文化在短视频中的传播路径。根据其传播内容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视频内容呈现的不足,以此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短视频中传播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融合提出建议,如加深场景的符号化、增强内容的文化传播价值以及推动文化融合增强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新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族新闻”现状的思考益西拉姆所谓“民族新闻”,即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民族新闻”是我国当代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特定范畴,在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相对规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也一分活跃,使得以报道少数民族活动与生活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郑自军 《新闻通讯》2008,(11):51-52
民族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构成,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互联网已成为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媒介,多种多样的民族新闻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了集群式“中国民族网站”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丰富的少数民族资讯不仅给民族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景象,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馆务南迁、战时服务的时期,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地区文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搜访工作,保存下来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西南民族地区文献资料,如西南地区地方志、碑刻、少数民族文献等,本文试从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访求的缘起、过程、成果等出发,展示图书馆人为守护民族文献、延续国家文脉所做的重要贡献,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馆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既是连接、凝聚族群成员的无形纽带,也是体现民族身份的最重要特征.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及社会组织的内容、发展及背景所进行的报道,称之为少数民族文化报道.  相似文献   

14.
赵婷婷 《新闻世界》2011,(10):44-45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大众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文化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性,使其传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什么样的传播理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两种不同理念,研究认为,民族文化传播应该采取"两个阶段,两步走"的传播路径:短期内,采取大众化、通俗化的传播方式,使民族文化最大范围的传播;长期的传播方式应该是回归文化本身,传播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尽可能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让大众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编辑出版领域的内容质量问题的诟病由来已久,本文试图从编辑出版的技术升级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数字技术为编辑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的硬件空间,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获得文化原创与文化职业的机会.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文化生产带来了问题:硬件设施大量扩展,却缺乏足量的优秀内容支撑.而编辑出版的内容、主题对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随着传播手段的便捷日益增强,把握不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要尽量消除技术升级带拳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保障编辑出版的质量,出版者自身要自觉地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形式日趋多样,内容不断丰富,沟通不断深入。但在文化融合、科技进步、新媒介涌现的背后,也正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探讨了当今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强调了"介质"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据此构建了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活动的模式,以求从传播学的角度更直观地反映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民族出版工作在我国一般是指以汉文编辑出版少数民族内容和以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各类图书的出版工作。它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出版事业同我国整个出版事业一样,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作为记录文化现象、传播文化内容的载体,对处于边缘化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我国首部全景式,国际化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内容,以代表各民族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大型英文纪录片《风情中国》为个案进行探讨,对该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与不足之处作深入分析,借此来探讨全球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金石  彭敏 《今传媒》2012,(7):138-140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具有其独特性,不少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尚处于新闻传播的初、中级阶段。在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后,少数民族新闻学还应适应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拓展研究视野,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并重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杨梅  范田丽 《青年记者》2016,(36):98-99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媒介产品.近几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类型和数量逐渐增多,并在主流媒体上播放,增进了全国受众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了解.这类题材电视剧塑造的少数民族形象,对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受众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群体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各民族交往和促进各民族团结.如何真实有效地塑造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是这类题材电视剧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