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坚定信心做好这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德育的自身特点,在层次要求上打破“一刀切”的狭隘思想认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全方位做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河南教育》2005,(7):16-17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客。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判断和选择价值理念、价值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和方法。价值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是向学生进行特定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的灌输。从本质上来说,德育更体现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在开放的环境里,如果仅仅是把德育定位在“价值教育”层面上,对学生只是进行某些规范、标准的灌输,必将导致德育实效性的欠缺。德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但并不排斥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3.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德育从教育模式到结构内容正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新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学德育改革之路?笔者认为,中学德育改革应着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从指导思路上看,中学德育要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应转变中学德育的症结,在于中学德育长期处于“说起来重要,行动起来不要”的被动附属的地位。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形势和教育对象的研究,强化主动适应意识:一是主动适应形势搞教育。社会形势是确立中学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中学德育要避免陷入盲目性和被动…  相似文献   

5.
走向新处     
《德育信息》2002,(10):1-1
江总书记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建设霭管理和领导。”德育处于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要进行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进行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德育包含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时事教育属于政治教育,但又渗透着思想教育,它在整个德育中起着“灵魂”和“方向”的作用,是德育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时事教育。  相似文献   

7.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物质明的一项重大奠基工程。如何摆正与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及其关系,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德育和智育在总体上、客观上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改造人的世界观。但二在方法论上又表现出认知指向的不同殊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始终围绕一个“人”的问题,具有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特点。所以,作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他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途径,使之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德育占主导地位,智育占中心地位。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对培养“四有”新人来说,是我们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谢钢  余国源 《今日教育》2010,(10):12-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14,(8):F0003-F0003
学校德育工作践行“为每个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这三个主题。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四大阵地”建设,即德育科研、优秀班集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C、中国大成德育整体化中更突显个体化特色的多落点教育原则——德育要进行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要重视个体化目标可行性的多元教育:教育什么时候也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因为人的多元特征随着人的成长,随着接受多元的教育,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与德育问题要讨论的是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首先必须弄清楚数学与德育有什么关系,阐明“寓”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挖掘数学中蕴含着的德育内容,为具体的“寓”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各种社会共有的,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世代延续,年轻一代的成年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自产生“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以来,德育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使人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是为人的,而非人为教育。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是完整的生命体,它要自由地发展。所以,我们的德育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化的德育。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宏伟设想,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这一思想的提出,对高校的德育教学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学校加强德育教学、深化德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伟大的“四化”建设,要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在科技的现代化,而科技现代化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则是在人。也就是说,实现“四化”,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则包括科学知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潜在”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重视“潜在”教育方法的运用,寓教育于环境熏陶、榜样激励、活动践行和情感交流之中,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两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大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因此,为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增强大学生的接受意识,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德育人”,重点应把握四个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做事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二是要全面理解德育的涵义,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融为一体;三是把握德育内容,做到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四是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既要加强课堂传授与引导——授之以知,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以德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以来,人们都把道德摆在比其他素质,诸如智力、体魄、有关美的鉴赏力等更重要的地位,也将“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先。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旨在使人成为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康德),使接受教育的人过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而德育尤其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和生命意义,德育让人懂得尊重别人,也要学会自尊,在尊重别人与自尊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完满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照清 《教书育人》2006,(10):94-96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每一个学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有人误认为美国大学也是绝对自由、没有德育的。的确,美国大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明确概念。但实际上美国很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很重视政治观、价值观。教育在其整个大学教育中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大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具有丰厚的理论源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底色,坚持与发展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为理论底蕴,传承与升华以德为本思想、理想人格思想和“不言之教”思想,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底气,遵循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协同育人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