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欢迎您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编者。我是一个七岁孩子的妈妈,十分想让我的女儿具有良好的道德。我小的时候,家长总是教育我“谦虚使人进步”、“谦受益”。这些道理确实教育了一代人。现在我很困惑,在今天的社会,还能教育孩子要“谦虚...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一个能读懂孩子的教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样的数学?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思索、去探索。我想应该是带有“数学味”的数学.那么什么是有“数学味”的数学?  相似文献   

3.
生日快乐     
十一月中旬的一个上午,一个家长带来一盒生日蛋糕,说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想让他在幼儿园过。这让我又惊又喜:惊者,这在我们农村幼儿园可算是“史无前例”,反正是我在幼儿园的这几年既没听说过,更没见过;喜者,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既能成为“家园共育”的良好契机,又能成为教育孩子很生活化的教育点。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要成全一个人的幸福。”这是北师大于丹老师两句很有名的话。教育怎样成全一个人的幸福?或者说,教育这双“鞋”,怎样去适应孩子那双“脚”?这确实是今天的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邵东县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为了让教育的“鞋”适应孩子的“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在青岛市南区一所小学就读的一位韩国学生,面对他的中国老师,语气蛮横地质问:“你有钱吗?”说着,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又在圆圈中心点了一个“点儿”,大声说:“钱!你懂吗?”这件事情,带给老师们的愤怒和思考,是相当深刻的,直到今天,许多老师仍记忆犹新。90年代末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韩国孩子越来越多地涌入岛城,仅市南区就有92位。今天来青岛的韩国孩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呢?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怎样的个性特征?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和我们中国的孩子———青岛的孩子,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次,一位家长跟我谈起她儿子对老师的不满:别的孩子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总是点头微笑,可她儿子招呼老师时,老师好像总是听不见。所以她儿子得出结论:老师不喜欢他。我相信这位老师是无意的,也许是顾不过来,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可孩子很在乎,老师无意中打破了一颗纯真童心的平衡。一次,我碰巧在大班厕所听到两个孩子的“悄悄话”。一个男孩高兴地对一个女孩说:“今天老师摸我两回头。”女孩更自豪:“这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老师还亲了我呢!老师就是喜欢我。”教师可能没把这当回事,但孩子很在乎。一次,一位家长声泪俱下地要求园长给孩子调…  相似文献   

8.
崇文区光明小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我能行”教育,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光明小学与北师大共同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探索,研究小学儿童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等课题。1996年提出了“我能行”教育。围绕着“我能行”教育,在不同时期先后提出了“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  相似文献   

9.
问什么     
现在学校里一般都有课间餐。因此,孩子放学一回来,母亲就拉着孩子问这问那,问的中心离不开一个“吃”字。“今天吃的什么?”“吃多少啊?”“饱了没有?”孩子充满稚气地一一作答。而有的母亲却常常是另一种问法:“今天老师提的什么问题?”“你答对了吗?”等等。同样是“问”,都体现出父母的体贴和爱心,但问的不  相似文献   

10.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11.
俞国娣 《家庭教育》2008,(11):14-15
“穷养儿,富养女”,这个传统的育儿经今天拿来讨论。很有现实意义。 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无论“养”还是“教”,都不能一概而论。其实,教养孩子不仅仅在于性别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等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相似文献   

12.
“今天你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还你一个栋梁”。这是一所学校在招生时打出的标语。看到这条标语,我联想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医药广告。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栋梁不需要那么多,也不可能人人成为栋梁,更多的人是一块砖、一根椽,  相似文献   

13.
在讲授《小黄鸡的故事》一课时,我问学生:“你认为梅梅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梅梅把瞎了眼睛的小黄鸡抚养大,是有爱心的孩子。”“梅梅是个善良的孩子。”“梅梅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吴少锋挠了挠头说:“我认为梅梅是个任性的孩子。”这孩子平时小脑袋里总有许多奇怪的想法,今天不知又是怎样想的。于是我问:“吴少锋,为什么这样评价梅梅呀?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因为当初小黄鸡来到梅梅家时,妈妈说不要养它了,它看不见东西,不能活。梅梅还是执意把它养大了。”我一听,别说这孩子还真有他自己的理由。我接着说:“那你…  相似文献   

14.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15.
万秘做母亲后,一直很注意身体的保养,更没有放弃恰到好处的化妆。但孩子会说话后,使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臭美”。有一天,孩子高兴地对万秘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万秘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相似文献   

16.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首先,我们该不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名字是“爱情如歌”的课文,这引起  相似文献   

17.
一万秘做母亲后,一直很注意身体的保养,更没有放弃恰到好处的化妆。但孩子会说话后,使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臭美”。有一天,孩子高兴地对万秘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万秘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相似文献   

18.
乐翻天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十多公斤。”爸爸说:“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儿子认真地回答:“就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培根曾说过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 ,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培根这句话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 :孩子爱提问正是对周围事物反映灵敏、善于思考的表现。确实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难听到孩子向成人提出的看来是幼稚可笑的问题。如“为什么眼睛可以看到东西?”“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如何去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帮助孩子打开求知的窗户 ,对父母来说 ,这确是一门艺术。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 ,掌握好回答孩子提问的艺术。首先 ,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因为每一…  相似文献   

20.
“我家辉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就会把图画纸一张张撕破,甚至还大发脾气。“”儿子珉珉一遇到不会做的算术题就说‘我不会做’,非要爸爸帮他做不可。”今天请来聊天的这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情况“。挫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建议不妨让孩子受点儿挫折。”她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