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效的历史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其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前几分钟。这不但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而且还浪费了课前几分钟的宝贵时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将学生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内容归纳为下列"六个一"。一、诵读一首历史小诗教师在备课时,可精选一首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小诗,上课前则让历史课代表抄在黑板的右侧或把提前印好的材料分发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三历史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历史主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这些要求决定了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是多元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作为复习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具有其他课型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仅就高三历史讲评课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笔者2012年11月初在衢州市高中历史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中开设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人民版必修Ⅱ《历史》专题一第1课),整堂课推进也算顺利,但有一个历史知识点的教学引发了笔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最怕进入误区,一种脱离实事求是精神的误区。作为历史教研员,笔者听过太多的历史课。相比较而言,笔者最不愿意听的是所谓的“公开课”,最愿意听的是在没有刻意雕凿的情况下随机执教的“推门课”。“公开课”太完美了,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其实,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的历史课,追求完美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进行了一节历史研讨课教学的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下面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一课题为例,就历史研讨课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历史研讨课的组织实施(一)课前准备1.确定课题。课题是研讨课教学的中心,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又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发展历史。为了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这一段历史,在学完《辛亥革命》一课后,笔者设置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对传统高考历史复习课存在沉闷、疲惫甚至低效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Moodle平台下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看法,希望能够为高考历史备考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历史结论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体例对历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问题作结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是作历史结论的视角要求。按“学习主题”呈现学习内容,是新《课标》的重要编排特点。“主题”是新一轮历史课改中教材编写的主线,主题意识是本轮课改十分强调的课程意识。《课标》在设计思路中说:“内容标准分为……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一、课例背景 2012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学历史优质课观摩展示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在这次活动中。笔者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现场赛课,所授课例《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荣获全国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2019年7月,在苏州市中学历史乡村骨干教师暑期研修期间,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的两节初高中同题异构课,这引发了笔者对于"纵向同课异构"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李惠军老师针对即将全面推行的最新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如:课时的有限性及单课的载课量与庞大的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矛盾、课程目标与教材特点偏离的矛盾等,以"明理·得法·怡情——历史教育的使命与价值"为主题,纵向同题异构了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课例"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当人们对高效课堂研究得如火如荼之时,笔者却在不断反思我们历史课堂的底线(即历史课堂的最基本要求).细细品味我们身边的很多历史课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课还达不到我们历史课堂的最低要求.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以为要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黄清强 《教师》2014,(21):110-110
正2014年春季,笔者上了一堂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观摩课。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了与会教研员、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堂富有创新和高效的复习课。回眸这一堂复习课,让笔者对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就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做一个肤浅的剖析。一、明确考点,准确把握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部门颁发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A3):145-146
专题复习课在初三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其有效性却较难保证。笔者以"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为例,就创新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能力性、整体性与细节性、历史感与时代感等四个方面,浅谈关于如何提高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的一些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讨论如果是在历史教学行内研讨,大家可以提出若干很专业化的衡量标准和条件,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中)优质课大赛与研讨活动,听到一位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对本次竞赛的同课异构单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总结点评,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笔者共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初中课标”),它是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成果。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所说:“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笔者认为2011版初中课标新的厘定之一.是在注重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凸显了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一致性,强调了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王久芹 《教师》2014,(28):81-81
针对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课上、课后、习题讲解等各个环节中来。  相似文献   

16.
说课是什么?在很多历史教师的印象中,是评比,是展示,是鉴定。笔者以为,说课是交流,是发展,是提高。无论是评比型说课还是非评比型说课只有在说课目的、说课内容、说课形式和说课方法等方面求突破,方能发挥历史课说课的真正功效,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历史复习课,是摆在每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教研课题。特别是中考复习,要求知识掌握得好且能灵活运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笔者在近几年的历史复习课中注重了“读读、讲讲、看看、练练”四个环节的实践,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不能浮于表面。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只热衷于讲授历史的片段,而没有深入地挖掘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中《西欧封建社会与基督教文明》一课时分两条线处理: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基督教文明,未能揭示两者间的深层次联系。当历史教学变成碎片,历史课也就失去它该有的味道。笔者认为历史学习需要寻找历史的连接点,让学生在由史料构建的历史网络中寻找历史事物发展的动因,构建学生自己的历史解释。为此,笔者对这一课进行了再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对全国六千多万名学生上了一节以基础物理内容为核心的课,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二个进行太空授课的航天员。笔者第一时间收看了这节完整的课,后来又多次观看了授课视频。笔者自然地从教学的角度来审视这节历史意义重大的课,努力发掘其中的亮点,以期为自己的物理教学带来新的启发。深思之下略有所得,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  相似文献   

20.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能否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有恰当、合理的解释和客观、全面的评析,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对相关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梳理,对历史发展逻辑的分析,对历史意义的理解,因此,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对核心知识扎实而深湛的理解、掌握核心概念,是一线教师非常重视的实践性研究课题。下面笔者以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谈谈促进学生理解历史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