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蒙古族文化礼仪内容,首先要 打造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促使幼儿在日常待人接 物中得到熏陶。要推动蒙汉双语教学,既保证幼儿传承蒙古文 化,也能让他们学习中国通用文化;要立足于蒙古文化,推进蒙 古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要重视 发挥家庭教育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推动实施家园共育 理念。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幼儿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少数民族音乐价值观的失落;课程设置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脱离;蒙古族民族音乐师资及相关教材、音像资料缺乏等。对此,蒙古族地区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蒙古族民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白玉香 《家教世界》2013,(9X):15-15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勤劳勇敢、贡献卓著的民族。蒙古族有着众多的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将蒙古族文化融入当中,能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传统文化,将蒙古族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经济分为蒙古族特有经济和同质经济两种。草原畜牧业、蒙医药业、蒙餐业和蒙文信息产业等都属于蒙古族特有经济。蒙古族特有经济的发展对于蒙古族及蒙古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想发展蒙古民族就先要发展其特有经济,而蒙古族特有经济作为少数人的生计.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简论历史上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的56个民族历史上大都是在与其他民族频繁的族际交往中进步和发展的,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影响就十分深刻,古代的畏兀尔人,以及汉、藏、满等族,对蒙古族教育基础的奠定、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形式的完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当然,这也与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极大开放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活动,是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和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习得经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是阜蒙县唯一一所蒙古族省级示范园所,为了更好地让蒙古族幼儿从小就了解学习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以传承本民族文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的56个民族历史上大都是在与其他民族频繁的族际交往中进步和发展的,族际关系对蒙古族教育影响就十分深刻,古代的畏兀尔人,以及汉、藏、满等族,对蒙古族教育基础的奠定、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形式的完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当然,这也与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极大开放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蒙古族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概况入手,探讨了内蒙古蒙古族女子教育问题,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女子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分析了蒙古族女子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内蒙古蒙古族女子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蒙古族民族乐团以蒙古民族乐器为主,拥有国家专利权的民族乐器胡笳、筚篥等,是以演奏蒙古族风格器乐作品为主的蒙古民族乐团。赤峰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蒙古民族乐团所表演的蒙古族风情音乐不仅为当地带来经济效应,更是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了解蒙古族文化的渠道。本文基于赤峰市蒙古民族乐团发展现状、赤峰市旅游文化现状为基础,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主要阐述赤峰市蒙古民族乐团对赤峰市本土旅游文化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概括蒙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经验。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语言的发展及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蒙餐是中国餐饮文化体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餐饮文化之一,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下蒙餐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也面临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蒙餐开发与标准化的深度不够等问题。蒙餐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民族餐饮习俗的文化功能,结合现代科学的养生理念,拓展其开发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对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乌珠穆沁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探索着保护、传承和创新本民族文化有效形式。他们的尝试从指导思想、文化主体、传承客体和发展方式等方面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向传承和外向拓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那达慕”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标志性内容和重要载体。蒙古族“那达慕”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古时“那达慕”是蒙古族民族维系和平的重要手段,现代“那达慕”是蒙古族对体育功能和价值观的诠释。对“那达慕”这一传统体育文化要合理保护与利用、科学开发与传承,在保存原生态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蒙语授课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民族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地方教育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本文根据笔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基础,结合笔者在内蒙古蒙语授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强调应结合当地特点,在"做"中"学".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特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给儿童带来文化启蒙、人格奠基、道德启迪、生命体验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挖掘和应用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语”和“汉语”的教育,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新疆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实施“双语”教育已经几十年,取得并积累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尚义县五台蒙古营是河北省的蒙古语言文化孤岛。当地主要使用蒙古语,蒙汉双语人占95.1%;22.8%的蒙古族会蒙古文,其中75%是从内蒙古嫁到本村的女性;27.3%的小学生在内蒙古的蒙古语学校就读。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蒙古语保留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聚居、与内蒙古蒙古族通婚、部分在读学生接受蒙古语文教育、村民对传承蒙古语言文化持积极态度。蒙古语仍会作为当地主要交际语,并发挥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功能。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青少年虽能用蒙古语交流,但与中老年产生了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