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华 《小学语文》2007,(4):46-47
我下决心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扎扎实实打业务底子……二是潜心钻研教材,取得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主动权。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一篇篇课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 ,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一、以师情带学情 ,做到启发引导 ,在情感交融中 ,感染启迪没有激情效果不佳 ,教师的情感充沛 ,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两情交织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入情 ,朗读要激情 ,讲解要动情。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可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 …  相似文献   

3.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下面就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为例谈点粗浅体会。《桂林山水》是小语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桂林水和山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在讲这篇课文时,从导语入手,图文结合,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美,感受了祖国语言的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挖掘课文中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确定好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点 “文以载道”,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语言文字方面的独到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确定好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的结合点。如一些描绘山川景观、古迹名  相似文献   

6.
徐颖 《青海教育》2004,(9):44-44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编者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熏陶,以发挥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  相似文献   

7.
闫龙 《山东教育》2007,(6):23-23
《翠鸟》是一篇经典传统的老课文。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甘肃省的李芳老师以她朴素的教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富有浓厚语文味的阅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品读、赏读,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相似文献   

8.
一、品词析句比较法 一篇篇的课文都是由词和句组成的。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的战略需要,也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功能的转向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三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特征进行分析。在实现路径方面,应着力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广泛凝聚共识,着力补齐短板,加强供给保障,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实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中杂记》是冰心的一篇抒情散文,冰心先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都融入到了语言文字中。因为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因此我没有让学生在内容上作过多的理解,而是抛出“文中的语言文字流露出冰心先生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每一字、每一句。  相似文献   

11.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特级教师于永正每教一篇课文都安排了小练笔,他设计的练笔摆脱了老套套、旧题型,大都具有新颖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学生在进行练笔时思维活跃,妙趣横生,成为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下面选举几例赏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大众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应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应围绕大众传播对国民语文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改革语文教育体系、大力推动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等3个方面论述了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林兴媛 《贵州教育》2010,(22):35-3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文以载道”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春曦 《教师》2020,(5):32-33
语文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则是教育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也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基于此,文章先以当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不足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工作的积极经验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包括重视渐进性培育、教育的生活化等,为后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语言文字细节的重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对语言文字细节进行分析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教学《落花生》一课,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细节,需要从教育设计、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模式的转变入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感悟精彩的过程就是受到陶冶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无情,披文入情、以情动人是最重要的形式。学生多学或少学一篇课文、多认或少认一个字并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关键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投入情,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景物动情。只有把情灌注于语言文字之中,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哀婉、深沉的文字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课文集语文、音乐、美术、社会、思想教育于一体,文章以如泣如诉的二胡琴声感染人.以阿炳坎坷的生活经历、丰富的内心情感感动人.以惠山优美的月夜情怀吸引人,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文字打动人。  相似文献   

18.
王东 《中小学电教》2008,(10):72-72
<正>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一、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扣击学生心弦的  相似文献   

20.
<荷花>是一篇语言文字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短短的篇幅,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写得是那么的美,那么富有感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课文的美,体会课文的美,体验作者的感情,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