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谦敬语是表示谦逊或敬称对方的用语,它包括谦敬副词和表谦敬称谓的名词或形容词等。《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达“自卑”的用语即表谦语,表示“尊人”的用语即是表敬语。我们合称为谦敬语。谦敬语是我们古代汉语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话时。常常要用谦敬语来辅助表达语意。语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的思维工具,体现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思维定势,谦敬语作为谦己敬人的礼貌用语,既体现了汉民族谦恭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汉民族独有的等级思维、时空思维、圆形思维等定势.思维定势的三个特点——稳定性、示范性、广众性对文本《镜花缘》谦敬语的使用和选择有一定影响,对己用谦语、对他人用敬语成为长期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3.
礼貌用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语言的礼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本文运用语用翻译理论,分析了汉语招呼语、称谓语、寒暄语、恭维语、道歉语、感谢语、告别语、敬语与谦语、以及委婉语的特点和英译方法。礼貌用语的翻译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要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话语模式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的文化特征。委婉修辞常用的表现方式有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谦敬词语包括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合乎古代礼仪的规范,是礼仪文化的反映。避讳是言语有所禁忌的表现,呈现了古人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雅化、人情化的审美倾向。迂回语的使用是古人言语智慧的反映,曲折婉转正是其合目的性的策略体现。  相似文献   

5.
谦语作为汉语的一大特点,不仅为汉语披上了神秘的谦文化蝶衣,而且在语用表达方面具有着鲜明的多功能性.谦语的这种多功能性在交际中能够起到调解交际效果的作用,因此,适时正确地运用谦语,可以提高交际质量,进而取得恰当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这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共识。日语中有高度发达的敬语。目语的敬语是一种语言形式,而礼貌聚焦于语言行为的效果。敬语可以表示礼貌,但敬语作为礼貌的表现手段时,要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礼貌准则是人们衡量言语交际是否得当的一条重要准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比较英汉礼貌准则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问候语、称呼语、谦语与敬语、委婉语四个方面礼貌用语的差异,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实例,探讨英、汉礼貌用语的互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包括中日得体策略的差异与语言习惯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敬语和委婉语的语用失误,违反"质"的原则导致的语用失误,以及违反礼貌原则导致的语用失误。要提高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充分了解日本文化,掌握学习日语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语用问题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很容易被对方视为说话人的品质、意图等有问题。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从招呼用语、称谓语、敬语和谦词、禁忌语四方面探讨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的影响,以期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官场现形记》中具有许多敬语现象。本文结合言语行为理论,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敬语和言语行为的关系以及敬语的分类两个方面总结了《官场现形记》中表示敬语的言语行为特点,认为敬语和其他言语行为一样,能够越过表层的字面意思,传达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本文同时认为敬语和谦语具有目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以时间词“年、月、周、星期、天(日)、小时、分钟”为例,从词类划分、句法功能和语用文化等方面对汉、泰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汉语时间词词类、语义功能、句法功能、语用文化都较泰语丰富,汉语和泰语虽有一些意义相近的时问词,但在用法上却不尽相同。汉语时间词和相关表达,是泰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区分汉、泰时间词的差异,使其掌握好汉语时问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运用目的语时存在语用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将一语概念、结构强加于二语,忽视目的语词、句型的语用意义与功能。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重视语用意识的培养,适时输入语用概念与知识,提高二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不同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对比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语用差异,可避免在英语阅读与使用中产生误解或语用错误,从而引导读者在英语学习中注意对比中西文化,更深地挖掘英汉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英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重叠词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重叠词数量远远少于汉语;英语重叠词构造方式较少,汉语重叠词构造方式多种多样;英语重叠词在使用上具有口语和俚语特色,汉语重叠词既适用于口语又适用于书面语,并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英汉重叠词的语用功能丰富多彩,但英语重叠词多表示贬义,而汉语重叠词则具有多种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英汉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危词往往蕴涵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时应该根据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文借助语用学的理论 ,对英汉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及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搜集了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羡余现象的实际用例,从古代汉语遗留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对现代汉语某些已经弱化基至脱落的词义进行强化和补充、同义反复、语义变化引起语法结构的调整、追求语音上的变化之奇与和谐之美、言语交际和语用修辞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其进行动因分析,并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三音节羡余词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社会文化差异和习俗、惯例的社会文化差异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克服语用失误应当注意:其一,理解、掌握那些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词语,即“文化词汇”;其二,理解、掌握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惯例,即人们所忌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语境中掌握词汇、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相结合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设计恰当的例句用以形成恰当的语境至关重要。例句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层面的限制因素,应有效展示词汇的语法特点、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具有实际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燕萍 《莆田学院学报》2013,20(1):56-61,80
以2011年5月中国语言文字网公布的497个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分析新词语在音节长度、结构方式、领域分布、语用价值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以及它们滋生流行的语言理据,以帮助人们了解、掌握和认识新词语,也为新词语的宏观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编年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研究的是“反训”问题,50年代以后直到现在,反义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反义词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语法标准问题、同一性问题、语用标准问题、言语反义词、对义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