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旭馗 《档案与建设》2006,(2):28-29,33
从2006年1月5日开始,为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举办了《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杜修贤摄影作品展》。为此事先我们专程去北京拜访了年届八句的著名摄影师杜修贤。他曾任周恩来专职摄影记者,跟随飞越五大洲四大洋,出访过30多个国家,用他炉火纯青的摄影技艺,摄取了新中国开国总理的音容笑貌、翩翩风度。20世纪60年代,凡是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周恩来的新闻图片,大多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2.
记述周恩来的书有数十种之多,虽然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文化大革命”,但着重记述周恩来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事迹的书,《“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还是第一部。全书分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周恩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电述要、缅怀周恩来总理三部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振兴中华之志气,文化出版界人士编辑出版了一批图书,现列举如下: 《世纪伟人周恩来》(安徽人民出版社) 《早年周恩来》(江苏教育出版社)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恩来外交风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为新中国科技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尤其注重尖端科技的发展,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务实态度亲自领导了新中国的尖端科技事业.一、周恩来一贯重视新中国尖端科技事业周恩来将科学技术现代化视为四个现代化之关键,并亲自决策、组织和领导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艰苦创建和蓬勃发展,取得了当时乃至今日仍令同民足以为傲的辉煌科技成就.周恩来非常重视发展尖端科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首肯,他们飞去苏联 1939年的8目末。因为众所周矢u的“坐骑受惊事件”,周恩来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决定由邓颖担陪同他赴苏联医治。经毛泽东的首肯,周恩来夫妇及他们抚养的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之子陈小达.一起飞住苏联。他们先在甘肃省的兰州做了停顿,刘少奇的两个孩子也已经送往苏联,先期等候在这里。于是,4人的少JL团中.又加入了刘允斌、刘爱琴兄妹。  相似文献   

6.
1918年5月10日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在日记中写下:“本月二号,由烟台出港之船上,国人彭翼仲蹈海而死。其绝命诗上云:‘霹雳一声中日约,亡奴何必更贪生。’彭君于洪宪帝制时,曾被诬。此次愤慨乃就义,不顾身家,超然长逝矣。”——什么人这样震动了年轻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崇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与天津早期报刊廖永武周恩来的青年时代,是他一生中光辉的篇章之一。他在中学时期,就从事报刊的编辑工作,并以报刊为武器,进行革命斗争,为天津早期的新闻出版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天津近代史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中学时期周恩来于1913年至1917年在天...  相似文献   

9.
崔莹 《青年记者》2006,(15):43-47
“如果你想过伦敦式的生活,《Time Out》是必不可少的杂志,购买《Time Out》,证明了你对伦敦生活的激情,《Time Out》的读者,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赶赴新开业的餐厅,观看新上映的话剧,电影,证明了伦敦生活的个性……”2005年7月,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后,伦敦市长Ken Livingstone在《Time Out》伦敦周刊发表了鼓励市民重新融入伦敦正常生活的刊首语,当然也为号称“伦敦指南圣经”的《Time Out》杂志做了不小的广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4):79-79
有着“伦敦名片”之称的敦城市交响乐团,将于金秋9月开始他们在中国的首次巡演。  相似文献   

11.
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杨玉辰当新闻线索贫乏时有些记者、通讯员,常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伤脑筋。对此,已故总理周恩来曾有过一针见血的回答。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记者陆治向周恩来同志请教为何新闻线索贫乏,写不出为广大读者欢迎的稿子时,周恩来说:"当你新闻线索实在...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4月17日,由伦敦书展2012中国组委会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承办的2012伦敦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之"出版与经济"高端论坛于中国展区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伦敦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一”字评论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查一批出国节目。京剧《霸王别姬》是其中一个。审看中,周恩来对每个重要场景都下了“一”字打头的评论: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执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后宫,虞姬规劝再三,不要发兵,以免中刘邦之计,项羽不容分说,回拒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项羽孤军深入,落入了刘邦的伏击圈。周恩来评道:“一意孤行。”项羽被困垓下,周恩来评道:“一筹莫展。”戏演到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恩来评道:“一曲…  相似文献   

14.
喻君 《兰台世界》2005,(1):58-59
周恩来与张学良,两颗巨星,一代伟人,同时代却不同信仰,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周恩来钦佩张学良的英雄胆识,也钦佩他的人格魅力,肯定他为千古功臣。张学良对周恩来的为人更是由衷佩服。  相似文献   

15.
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在历时两年七个月的摄制之后,终于同电视观众见面了。《伟人周恩来》作为一个重大革命题材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创作上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在采访摄影中“寻找”周恩来,从小事入手,“发现”周恩来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边熟悉材料,边就近采访拍摄一些当事人,明确了以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一生经历了民族的苦难和崛起。从五四时期起,他几乎一直处在时代漩涡的中心,并且给时代留下他个人的深深印记,这是十分罕见的。穿过历史的隧洞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周恩来的新闻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五四时期、旅欧时期、抗战时期。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新闻实践,是热血青年为救国图存的奔走呼唤。  相似文献   

17.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进入沈阳某小学堂。有一天,学堂的魏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一个孩子说:"为明理而读书。"一位店主的儿子老老实实地说"为家父而读书。"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诞辰100周年。这令人不禁想起周恩来培养、介绍程砚秋入党,后来又为程砚秋留存这方面档案,“好为这位当代大艺术家的最后革命奋进留念”这两件事。这在20世纪50年代的档案界和文艺界曾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我叫周保章,今年75岁,是1991年12月离休的青岛通用机械厂高级经济师,现在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革命传统报告团副团长,我们老周家是个大家庭,在父辈中,周恩来排行老七,我父亲、周恩来的堂弟周恩彦排行十三,所以周恩来是我的七伯,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我与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一家走动得比较多一些,获得的教诲也多一些。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来周恩来著作的出版述评陈答才周恩来著作的出版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后一个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12年10月,14岁的周恩来读小学时所写的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