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童年读书梦     
陶六一 《阅读》2008,(6):1-1
我很小的时候。就渴望读书。小学三年级时.看着那些高年级同学津津有味地捧着小说书阅读,我十分羡慕。我觉得自己已经认识了好多字.也想试着读那样的书。终于,我借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如获至宝地读起来。下课读,吃饭读,有时甚至在上课时也要偷偷看上几眼。到了夜里,该睡觉了,我还是忍不住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读。  相似文献   

2.
梅志军 《阅读》2010,(1):23-25
翻阅很多同学的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失分比例较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方法不对。现在我以《与陌生人同桌》短文为例,谈谈我主张的“三读法”。  相似文献   

3.
读一点经典     
张义宝 《阅读》2010,(1):1-1
留心一下当今的社会,阅读已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时于同学们来说,阅读,就更应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学习方式了。我曾提倡我的学生,在课外要广泛阅读.而且.还要注意阅读经典。比如,读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名篇。  相似文献   

4.
《阅读》2014,(5):4-5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因为喜欢读书.我成了我们家有名的书呆子。 我读家里那个旧式书柜里花花绿绿的旧报纸,读从同学家借到的古色古香的线装《西游记》《红楼梦》,读一摞又一摞的连环画,读从简陋的教室里拿到的,老师放到书架上的每一张报纸,每一本书刊。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有一次姐姐说出了一句:“你看到书比看到窝窝头还要亲!”  相似文献   

5.
尤梅 《阅读》2011,(11):20-21
最近,四(1)班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第二小组的同学都非常喜爱读《伊索寓言》,他们将在全班进行一次“读寓言、明事理”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6.
杨树亚 《阅读》2008,(4):15-16
学习完《赶海》一文,杨老师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有的同学写道:“赶海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赶一次海!”有的同学写道:“等我去赶海的时候,我一定也去捉一只‘武将’。”还有—位同学兴奋地说:“我准备跟妈妈学唱《大海啊,故乡》这支歌!”  相似文献   

7.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1):F0002-F0002
我很爱看书。我读过《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图书,目前正在读《意大利童话》。  相似文献   

8.
书虫T型台     
《阅读》2011,(6):F0002-F0002
我,是一个活泼,充满自信的小女生,我爱好广泛,我喜欢书法,美术,唱歌,但最喜欢的还是看书。我最喜欢读《女生密码》。  相似文献   

9.
张栋 《阅读》2007,(9):1-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冰心老人的文章,《小橘灯》、《再寄小读者》。读着这些文章,就仿佛身旁站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谆谆教导着我。长大了些,我又通过读书,认识了郁达夫、鲁迅、朱自清、巴金……  相似文献   

10.
研读《石巢四种》时,阅读主体的的心态因创作主体阮大铖的独特而应与普通剧作家有所区别。阮大铖的独特体现为政治情操与文学才华的不能协调。也因此对《石巢四种》的研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阅读心态:一、先入为主认为阮大铖是阉党一名要角,从而把《石巢四种》当作政治读本来读;二、以艺术角度去管窥《石巢四种》。基于此,评价《石巢四种》出现了分歧。两种阅读心态存在着一个相似点,这就是以阅读主体为重而缺乏对创作主体创作心态的留意乃至忽略我们读到的是《石巢四种》给予我们的还是阮大铖赋予我们的。因此我们应以整合的心态去对待《石巢四种》。  相似文献   

11.
步蓉 《阅读》2010,(10):1-1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只记得小时候《小朋友》《儿童时代》是我每个月期待的杂志。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好像是一年级时爸爸买的《木偶奇遇记》,也就是匹诺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享受读书     
熊开玉 《阅读》2009,(4):1-1
小时候,我渴望读书。一本《西门豹》的彩绘连环画让我如痴如醉。原来书中有那样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徜徉其中,其乐无穷。其后,我便开始了不间断的阅读,为读完《草原新牧民》而自豪,为《木偶奇遇记》而牵挂,为《十万个为什么》而思索,为《上下五千年》而感叹。  相似文献   

13.
近来影视荧屏上一股复古潮流汹汹涌动着,中国封建王朝古装戏尤其是表现大清王朝的,正如火如荼、长盛不衰。上自皇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下至平民(《大刀王五》);从清官(《宰相刘罗锅》、《铁嘴铜牙纪晓岚》)到贪官(《魂断紫禁城》);从《大宅门》演到《大清药王》,闹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围绕着北京城演绎着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揭示了"章句"的几个不同涵义。章句既是阅读古书时、离章断句的符号,又是汉代学者注释文本的一种体例,也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章句,《文心雕龙.章句》中的章句乃语言单位。章句在汉语学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又是阅读古书的基础,还在布局谋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琳 《阅读》2006,(2):22-23
同学们,在你阅读这篇章之前,请你先读读本期《青青草》栏目中的章《我们班的“金陵十二钗”》,然后再耐心地把同学和老师的点评看一下,这是小作所在学校少儿学院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实录,你有兴趣参与吗?[编按]  相似文献   

16.
新年寄语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雄健脚步,我们《苏州职业大学学报》和广大作、读送走了高歌猛进的2002年,迎来了春潮涌动的2003年。值此新年伊始之际,我们编辑部同仁谨向广大作和读;向一贯关心、支持我们刊物的各界人士送上我们诚挚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进步、幸福吉祥。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无论是所排比的史料,还是创作主体罗贯中,都一定程度地打上了《战国策》的印迹。特别在“尚胆”精神、“尚计”谋略意识以及纵横术方面,小说都受《战国策》的影响,而小说中许多虚构的精彩之处,也无不晃动着《战国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小易 《阅读》2010,(5):20-21
亲爱的同学,我们将在“语林漫步”栏目向你介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等一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希望你能喜欢。  相似文献   

19.
写好读后感     
柏村 《阅读》2011,(6):21-23
同学们,在介绍写读后感的方法之前,让我们先来共同阅读《生活真美好——读<我是大卫>有感》吧——生活真美好——读《我是大卫》有感今年暑假,我读了《我是大卫》这本书。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近几年的两部长篇小说《长恨歌》和《富萍》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开辟着艺术上的新境界。《长恨歌》和《富萍》都将视点集中在上海的弄堂,并从上海的弄堂中发掘那潜存着的上海精神。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从叙事语言,两部小说让人感觉王安忆进入了一种最好的创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