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初南下的从征文士是南北对峙近百年来,北方文士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南方,他们随同蒙古军队进入西南与江汉地区,其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记叙了蒙古军队南下的进程,同时还传达出其个人在时代巨变之下对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在长期战争生活中的疲惫、孤寂之感,这些诗歌对个人与时代的记叙使其具有"诗史"的特质.除此之外,南方自然与人文景...  相似文献   

2.
梁园作家群体是汉代文学史上最具活力的创作群体,它的生成依托的是梁孝王雄厚的经济基础、独特的政治地位,以及梁孝王本人对文学的偏爱。他们的创作不仅标志着赋史上第一次咏物赋创作高潮的出现和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而且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梁园作家群体所营造的和谐惬意的文化氛围成为后代文士向往和追求的梦想,对后世文士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大量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与文士群体互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时的文士互动主要是在公宴上与私人聚会中进行。由于文士的大规模互动、赋诗做文的竞赛性质、山林之中的相互唱和,使文人们的心境进入清净之域等因素,使文学人才得以大量催生。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馆系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文化馆所的统称。各馆文士因所从事职务的不同,社会角色内涵和规定性也彼此相异。文馆文士或在朝或在野,朝野之间的迁转促使文人地域空间流动。因此,从社会角色这个特定角度来考察文馆文士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文士群体共相,二是文士角色流动。通过对文士社会角色的研究,以期引起对唐代文士群体性和流动性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论汉初藩国文士的文学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藩国文士以策士之才被藩王招纳,但汉初严峻的形势又使他们竭力摆脱策士身份。为苟全性命于乱世,藩国文士对自身策士身份的消解就成为必然之势,而这恰巧是其文学意识的觉醒的开始,觉醒的藩国文士除了有意识地远离政治外,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文学,使文学产生一些新的特征。汉初藩国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就是和文士们这种角色转换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之际,新兴士群体形成,其形成标志是文士主体性的生成。在文士主体性研究的视域下,宋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人时间意识的特定内涵——时间焦虑。文士的时间焦虑指文士对年华流逝而功业难成的人生困境的焦虑,它源于文士所感受到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由文士高扬的主体性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主要表现为季节意识。宋玉消解焦虑的方式是探索和追求"守高"的文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隋唐五代相术流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由专业的相工、术士和爱好相术的文士、官吏等共同组成的相工群体,他们以为人占相论命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考察这一独特群体的身份、地位、组成与活动情况,可为全面认识隋唐五代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游幕文士的代表人物,徐渭的游幕经历具有比较典范的意义,其诗文创作与之息息相关.幕府制度的改变,使得众多文士的游幕动机不再以入仕迁转为目标,而是明显带有经济化的特征.从幕修等实际所得考察,明代游幕文士的生存处境是比较恶劣的.他们在幕中的写作方式以代笔为主,具体内容则因幕主的社交需要而定,这直接抑制了幕客们真情实感的表达,并制约着他们文学才华的发挥,最终影响到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游幕又为徐渭等布衣之士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军国大事和开阔视野的良机,还能使他们广交诗朋文友,进而丰富其诗文创作的题材与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文学传播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区的汉人世侯藁城董氏、真定史氏与顺天张氏,在元初保护并征辟了大量金源文士,并与这些文士进行诗歌赠答活动,他们自身也创作有诗词与元曲。作为文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河北汉人世侯延续了金元文学的传承发展,为元初文学作出重要贡献。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集团,汉人世侯文人群体的作为反映了金元易代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贬谪江西地域的文士数量众多,他们在江西地域的行踪和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厚重遗产。对于贬谪江西的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文献的挖掘、作品的整理和文化的提炼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士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初盛唐时期,由于国力强大,士人们往往有着恢弘的胸怀气度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但到了中晚唐,社会动荡,唐帝国由盛而衰,唐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人士大夫也随之有了新的特点,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生不逢时的感叹便成为中晚唐文士们的主要情结。他们侈于游宴,蓄女乐、设酒筵成为他们乐于事之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2.
五言诗在汉末的兴起及臻于成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创作机制而言,更深刻的原因应该是文士心理。本文从汉末文士崇尚名节和通达任性的群体心理角度入手,探讨了其对文学思想、诗歌表现内容及风格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代非汉族士人群体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论文探究了该群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辽阔的疆域、便利的交通为蒙古、色目人的内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其有机会接触汉文化;元廷倡导汉学,科举激励、国史院等文教机构熏染,使得异族士子偃武修文;元代文化多元,但汉文化讲求"和合",蒙古、西域文化亦包容力强,彼此有着交流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南朝帝王与文人的关系,与汉代帝王对文士“俳优蓄之”的观念不同,在南朝诸帝中,梁武帝虽称不上很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以帝王之尊,引纳赏接文士,梁代著名的文人,几乎都和他有过文学活动上的关系。梁武帝的爱好文学和驭下宽容,多少给当时的文人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他们能够比较安心地创作,促进了梁代前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的企业改革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90年代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加强,规章条例的增多,使西方的企业和经理很难逃脱政府的限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也面临着改革。他们提出要“重新创造公司”,在观...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企业改革杨文士90年代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加强,规章条例的增多,使西方的企业和经理很难逃脱政府的限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也面临着改革。他们提出要“重新创造公司”,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一个...  相似文献   

17.
略谈隐逸对创作的促进及题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多有隐逸的经历,这一经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隐逸使他们有更悠闲的生活,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大自然与人世,常能触动心思与灵感.促进他们的创作欲.从而促进他们更多地赋诗作文。另一方面,隐逸生活也影响到创作的题材.如更多地表现隐逸情趣和山水田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年间许多伊犁将军都才兼文武,他们不仅在办理军政事务时注重拣选、聚纳有才文士并委以重任,而且还常在公余发咏情怀,并给属下幕府文人营造相对宽松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伊犁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着重对阿桂、伊勒图、舒赫德、保宁四位将军的创作及其与属下幕府文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元朝的崇佛及其相关的乐舞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廷在成吉思汗发动对金战争时,即接触到了中原的一些高僧,遂将佛教视为有利于巩固其自身统治的有力工具而加以介导与保护,以后诸帝,或出于师法先汗,或出于对佛教义理的尊崇,抑或两者并举,致使元朝崇佛之风日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别汉王朝传统,元廷乐舞中装扮圣僧形象、宣传佛经义理的内容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怀才不遇”是一种精神上的失望和痛苦。无论是乱世和盛世 ,那些古代的文士们常常感到怀才不遇。这种心态既来自外部 ,即社会 ;也来自自身 ,即自己的心理和性格。这种心态 ,对文人来说是一种苦难 ,但这种苦难也成就了他们 ,使他们的创作达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