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传统溶液法合成了二聚体配合物[Cu(C12H8N2)(C7H5O2)(NO3)]2,其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7921(10)nm,b=0.91004(10)nm,c=1.16484(13)nm,α=95.7980(10)°,β=111.0080(10)°,γ=95.7870(10)°,V=0.85613(17)nm^2,Z=2,Dc=1.656g/cm^3.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其中,2个氮原子由邻菲罗啉提供,4个氧原子中3个由配体水扬醛提供,1个由硝酸根提供.两个配位单元通过水杨醛的酚羟基氧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1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e空阃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B=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铁配合物[Fe(C12H8N2)3](C6H6N2S2O6).4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2.8789(12),b=13.3808(13),c=14.859(2),α=104.558(2)°,β=100.780(2)°,γ=107.5760(10)°,V=2264.8(5)3,Z=2.铁离子周围有6个由1,10-邻菲罗啉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的配位构型.相邻结构单元中的邻菲罗啉分子存在着弱的π-π堆积作用,没有参与配位的邻苯二胺-3,5-二磺酸根离子与结晶水分子通过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E)2]2(H4Mo8O26)(I)(L:3-(2’-吡啶基)吡唑)(I)。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I是由双核单元Cu(I)2L2(HL)2和ε-[H4Mo8O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 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a=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2,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个新的四核镧的对氰基苯甲酸配合物[La4(4-cba)12(phen)4(H2O)8](4-Hcba为对氰基苯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144H96La4N20O32,Mt=3174.0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381(4)A,b=16.977(5) A,c=17.716(5)A,α=110.435(3)°,β=96.92,γ=109.663(2)°,V=3419.8(16)A^3,Z=1,Dc=1.541g/cm^3,F(000)=1584,u=1.308mm^-1,R=0.0370,wR=0.0885.2个晶体学独立的La(Ⅲ)离子通过2个4-cba配体和1个水分子桥连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又通过2个对称性相关的4-cba配体连接形成一个新颖的Z形四核簇.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用CoCl2·6H2O、对氨基苯磺酸和4,4’-联吡啶自组装合成了三维配位聚合物{[Co(4,4’-bipy)(H2O)4](4-abs)2·2H2O}n(4,4’-bipy=4,4’-Bipyridine,4-abs=4-Aminobenzene—sulfonate)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362(9)A,b=8.007(6)A,c=15.639(12)A,β=92.797(11),V=1421(2)A^3,Z=2,Mr=687.47,Dc=1.607g/cm^3,F(000)=702,μ=0.827mm^-1,R1=0.0574,wR2=0.0876.  相似文献   

7.
利用硝酸铜[Cu(NO3)2·6H2O]和均苯三甲酸在氨水溶液中反应,通过氨对铜(Ⅱ)离子的配合来调控配位反应速率,合成配合物{[Cu3(blc)2(NH3)(H2O)]·2H2O}n,并经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证实。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3.9213(5),b=17.1210(6),c=12.5271(5)A,V=2710.9(2)A3,Z=4。在标题化合物的结构中,Cu,离子为四配位而Cu2离子是五配位的,Cu1和Cu2被均苯三甲酸根离子桥联,由于均苯三甲酸根离子的结构中有C3对称轴而形成了二维六员环状平面结构,平面间通过N—H…0,O-H…0等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层状堆积。  相似文献   

8.
将L-苏氨酸与氯化镉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C8H22Cd2Cl4N2O8]n双核超分子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672(4)nm,b=0.9166(5)nm,c=1.3787(7)nm,β=96.453(7)°,V=0.9634(8)nm3,Dc=2.188 g.cm-3,Z=2.单胞组成由二个镉(Ⅱ)离子、四个氯离子、二分子苏氨酸内盐、二个配位水分子组成双核结构单元.单胞之间通过氯桥键连接成一维连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荧光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镉的配位聚合物[Cd(dpa)(bipy)(H2O)]2(H2dpa:2,2’-联苯酸,bipy=2,2’-联吡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数据为:a=11.2524(13),b=9.5480(11),c=20.675(2)A,β=104.637(2)°,V=2149.2(4)A^3,C48H36Cd2N4O10,Mt=1053.61,Dc=1.628v/cm^3,μ(MoKot)=1.055mm^-1,F(000)=1056,Z=2,R1=0.0317,wR2=0.080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da)(phen)(H2O)]N(H2tda=噻吩-2,5-二甲酸,phen=1,10-邻菲哆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4938(15),b=16.893(2),c=10.4938(15)A,β=108.69°,V=1762.2(4)λ^3,C18H12CuN205S,Mr=431.90,Dc=1.628g/cm^3,μ(MoKa)=1.391mm^-1,F(000)=876,Z=4,R1=0.0307,wR2=0.0766.  相似文献   

11.
水热法合成得到一个含有水杨醛Schiff碱的双核铁配合物(C32H30Fe2N4O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471(10)(),b=11.0577(10)(),c=13.8143(13)(),α=67.9770(10)°,β=73.2580(10)°,γ=77.5730(10)°,Z=2,F(000)=684,V=1473.6(2)3,μ=1.032mm-1,R1=0.0376,wR2=0.0903.该配合物结构单元中的两个铁原子之间通过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配合物.相邻的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弱氢键连接,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板法合成了一个新颍的Mn(Ⅲ)配合物,其混合配体由一无机盐阴离子和水杨醛席夫(Schiff)碱组成.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标题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点群.晶胞参数为:a=12.4478(8),b=13.7536(9),c=18.7800(12),V=3215.2(4)3,Z=8.锰(Ⅲ)离子与Schiff碱上的两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一个异硫氰酸根离子上一个氮原子的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六配位环境.两个Mn(Ⅲ)配位体通过氧桥联形成双核结构.两个最近的Mn(Ⅲ)原子之间的距离为3.554.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个锰的水杨醛乙二胺Schiff碱的配合物,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仪等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化学式为C16H14MnN5O2,式量为363.26。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ca2(1)空间点群。晶胞参数:a=10.9590(8),b=12.9699(9),c=11.1316(8)。中心离子呈变形的八面体几何结构,与Schiff碱的N、O原子配位,又与叠氮根离子的N原子形成1,3桥连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与铁(Ⅲ)合成了一种新型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组成为[Fe(C7H5O3)2(C9H6NO)]。水杨酸脱质子以酸根形式与Fe(Ⅲ)离子成键,酚羟基不参与配位,而8-羟基喹啉以酚羟基氧和杂环上的氮原子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发现配合物浓度低于2 mmol· L^-1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高于2 mmol· L^-1时抑制其生长,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即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与钐(Ⅲ)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链状配合物[Sm2(tsglyO)6(H2O)4]·3H2O(tsglyO=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中,两个Sm(Ⅲ)原子[Sm1、Sm2]分别与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及水分子配位,形成双核单元结构.N-对甲苯磺酰甘氨酸采用双单齿和双齿鳌合桥联配位模式将双核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维聚合链.链间通过氢键作用力组装为3D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乙酰丙酮铁(Ⅲ)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乙酰丙酮铁,并对其晶体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Fe(C5H7O2)3,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525(13),b=13.5806(12),c=16.5739(14),α=β=γ=90°,V=3478.1(5)3,Z=8,M r=353.17,Dc=1.349 Mg/m3,R1=0.0315,wR2=0.0862.该化合物中,Fe(Ⅲ)的配位数是6,与来自3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的6个氧原子进行配位,采取了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a(3-atrz)6(H2O)d和[Ni(pda)2],其中配体3-ar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