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举手     
我这个人对待问题,总是喜欢让心情出面。———题记举手的原因有时候是心情高兴,想一鸣惊人。此时心里很畅快,如流水。有时候是碍于情面,想掩饰虚荣。此时心里很杂乱,如蓬草。举手的经历因为有了两种举手的原因,也就有两种举手的经历。“老师的问题真简单,我准会答得很棒。”于是,我把手举得自然。被老师叫到,心底倍感高兴。之后,同学们的掌声经久不息……“什么问题嘛,配不上叫问题,希望老师不会选中我。”我极不情愿又不得不碍于情面地把手举起来,若不是五指“抵抗”,随时就会缩回来。不幸被老师叫到,我只好支吾半天,再扮“关公”坐下。举…  相似文献   

2.
从外校刚转来不久的女生小林竟意外地举起了手,我有些欣喜,在第一时间让她站了起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站起来后,双手慌乱地搓着,脸涨得通红,神情茫然,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我什么也没有说,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但心里不免产生疑问——看样子她根本就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她为什么要举手呢?  相似文献   

3.
书包     
职业病老师看见一位同事在厕所墙上涂鸦,吃惊地问:“怎么你也干这种事?”同事:“噢,不是的,我在改正学生的错别字。”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小青:“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小青:“我想当个建筑师。”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小青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为什么呢?”“以后您再让我在墙角罚站,那是不可能的。”老师问大家:“谁知道神农氏有什么功绩吗?”班长马上举了手:“老师我知道,是尝百草。”老师很满意地说:“嗯,不错。”小青不服气地举手了:“老师,您知道神农氏在…  相似文献   

4.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本期,我担任五·二中队的辅导员,心里很高兴。在第一次队会课上,我向全体队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凡是愿当干部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全班58人,除了一直担任队干部的队员和几名性格内向的队员没有举手之外,其余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这时,我首先让没有举手的队员说说自己为什么不举手,一直担任队干部的队员一致认为:自己一直担任队干部,现在应把这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另一部分性格内向的队员认为:自己不会当,从来没想过,所以不敢举手。然而,那一大部分举手的队员都认为:每期都是那几个人当干部,别人一点机会也没…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居家小妹妹为什么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幼儿园老师有时会看到幼儿有时候  相似文献   

7.
悄悄话     
在我刚刚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当我面对着50双调皮而又可爱的小眼睛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严肃起来,给学生来个下马威。”其实,这也是老教师对我的忠告。我非常严肃地讲了课堂纪律,然后开始上课,同学们就像受了惊吓一样,呆呆地坐在那儿,唱歌放不开,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连我问的最简单的问题也没有人举手。就这样,40分钟的课结束了,学生们走了,我自己坐在教室里想:音乐课应该是欢快、活泼、歌声悦耳的。我这上的什么课?为什么学生们一点也不高兴?为什么没有悦耳的晚上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心想:是不是我不适合做一名教…  相似文献   

8.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9.
记得去参加一次教研,正好坐在生后面。课堂上老师讲得十分投入,生听得也很认真,举手积极。这时坐前面的一个小男孩举手了,另一个子靠着椅子,懒懒地说:“老师不会你的。”看来这个小孩已经很有经了,而那个孩子还是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果然没叫他(当然原因很多)。他丧气地把手放了下来。我想:假如这时老师请了他,那他该多高兴!他可以大声地说:“老师是会叫我的!”但现在他只能想“老师的确不会叫我”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那样天真地高高举起手。不管学生的基础有多大的不同,老师的“偏心眼”也是导致“暂差生”自卑心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