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泰国华人的母语往往是原有籍贯的方言,在百余年与主流社会的接触过程中,语言中出现了双语、多语以及母语转移的现象,弱势的籍贯方言在竞争中逐步被泰语所取代。虽然语音及词汇略有变化,但其句法特点与祖居地汉语方言的句法特点无甚差异。本文对泰国华人方言中的定语结构进行了初步考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华人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偏正短语差异。  相似文献   

2.
《蜀语》开研究汉语一域方言的先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蜀语》所栽词汇的基础上,还比较客观地论述了《蜀语》的成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转型语言"是指由藏语言"转型"到汉语言的一种特殊汉语方言,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母语和当地汉语方言的共同影响,了解其现状并进而提出解决途径对这类汉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1,(1):37-41
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迁移现象,母语方言会直接影响二语习得效果。根据语言迁移理论,论述了南京方言区外语学习者不同程度地受其母语方言的影响,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重点讨论了南京方言的声母系统对其英语学习者语音产生的负迁移影响,最后为克服南京方言造成的负迁移障碍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金霞 《学语文》2007,(4):3-43
中学生的语言,不管是表现在日常交际上,还是在即兴"创作"和短信书写上,常常极富个性,打着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种中学生"社会"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的特征在语汇、语篇上浸透着中学生社会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一种中学校园语言文化现象。本文拟从语汇、语篇两方面对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化进行简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交际中最基本的策略。"××老"或"老××"在交际用语中常常出现,它揭示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本文将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汉语称谓中的"老"字进行分析,可以使双方根据权势和等同关系对他们的交际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选择比较合适的称谓来确保交际的最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方言文化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又是汉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分支,有着重要的社会交际意义。人们的社会日常交际仍以方言或地方式普通话为主,在不少地区,包括一些官话地区,普通话仍然很不普及,方言依旧是平时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而对外汉语教学也势必会处在这种影响的包围之中。该文试图讨论方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将四川汉语方言盐源话的语音系统同纳西语(特别是东部方言)的汉语借词的语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汉语借词的特点,而且可以发现盐源话与纳西语的历史联系和盐源话对纳西语的影响。全文包括:一、四川的纳西族;二、四川方言与纳西语;三、结语。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研究权势与等同关系下"老"与名词或代词结合构成的流行称呼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所体现的交际者社会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此种称呼语本身意义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所代表的交际者的社会关系具有了权势与等同两种关系并存的特征。因此,交际双方要立足于语域,依据权势与等同关系进行交际关系分析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称谓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对柳州方言区人们在多语环境下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情境与心态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正确理解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在多语环境下推广普通话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吴丽芳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6-118
导致中国学生英汉误译的原因有许多,对于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剖析了母语暗示性诱导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认为习惯于汉字语境的中国性,在母语的暗示下忽略了中西两种语言文学本质差异,误入了陷阱。  相似文献   

12.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  相似文献   

13.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文章作者试图从汉字源头探讨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误译的原因各种各样,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潭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雄。文章试图从《大学英语》中的启发性译倒探讨荚汉误译酌定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赵继雪 《时代教育》2014,(11):285-286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alway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eanwhile,the role and status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for both linguists and scholars as well. Normally divided into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widely observe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negative sides hinder the learning of new language while the positive sides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hina, language transf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ansfer of learners' mother tongue-Chinese in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to those art students whose English competence is relatively poor taking its aim at figuring out a proper strategy for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日语里的助数词绝大多数都来自汉字词汇,但日语、汉语量词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助数词学习时,常出现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通过对母语在助数词学习中正负迁移现象的分析,达到提高日语助数词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学生不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分析,减少和排除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阻碍作用。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语言决定思维,因此汉英翻译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译出不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的句子。结合教学中所遇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及语篇衔接三个方面。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多关注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特点、句式特点及语篇衔接习惯等,并多进行两种语言间的比较,以期将母语对翻译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按词的意义和结构来分,侗语上坎话的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大多数都是单音节词,也有多音节的。合成词有加附音音节构成的派生词和实词语素复合而成的复合词两类。  相似文献   

20.
母语负迁移是造成二语习得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二语中单词与母语词义的对应性,学生会在表达某个意思时固定使用某个单词,从而造成该单词的过度使用。本研究还发现,学习者习得水平及习得时间也会影响单词的过度使用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帮助学生选用更多合适的单词来弱化母语负迁移对其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