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在这封复信里,针对颜黎民来信提到的问题,讲了这几件事:1.谈应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3.同意把信发表;4.指出写信人署的是假名.在这四件事中,主要内容是谈怎样读书这件事,其它是次要内容.因此,在设计板书时,应根据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突出文章的主次.这课板书设计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板书出现的次序是先中间,再左边,后右边.也就是说,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  相似文献   

2.
分清文章主次抓住文章重点──《给颜黎民的信》备课指导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署名为额黎民一青年的一封复信。信中对颜黎民来信提出的问题讲了四件事:1.应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  相似文献   

3.
王廉 《宁夏教育》2000,(5):33-33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训练学生分清文章内容主次的重点教材。教学这篇文章不但要教给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而且要做好重点段的导读训练工作,让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给颜黎民的信》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时代距离今天较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而且文中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结构比较复杂,有些词语又是今天的学生不常见到的,这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根据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谈怎样读书这件事为重点,但对于课文中难懂的句子,还是应该指导学生读懂,因为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给颜黎民的信》现选入六年制小语第11册,鲁迅先生在信中,针对颜黎民来信提到的问题,讲了四件事,在四件事情中,重点讲了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那么,鲁迅先生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毛泽东同志在《论鲁迅》一文中说过:“鲁迅……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联系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我感到鲁迅在信中通过谈“怎样读书”,其目的是要青年们“坚决斗争,打先  相似文献   

6.
《黄河象》(第十一册第7课)是配合读写训练项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一篇讲读课文。从读的角度看,它承“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训练项目,进一步启发学生读书要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抓住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写的角度看,它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一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确定主次,突出重点,使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让学生把两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里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从一个侧面指导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根据课文所处的这一地位,谈谈这一课的备课设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这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组共有三篇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课文的主次”,即要分清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掌握了这项基本功,就能以较快的速度、较少的时间,提取和加工课文的主要信息,从而加深对文章本质信息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从写的角度看这个项目,也就是文章详略。读文章分不清主次,在表达时,必然会主次不分,不管是重点材料还是一般材料,都平均使用力  相似文献   

8.
抓住课文特点设计教学结构──《给颜黎民的信》教学建议广东陈元意《给颜黎民的信》是人教社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信的内容主要回答了颜黎民在来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主...  相似文献   

9.
对小学高年级来说,培养阅读能力的重点应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做到的。如何抓住这个重点,进行高年级阅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内外结合,培养能力。一、讲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结合首先,要抓住典型的讲读课文,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以五年制第九册语文为例,第一组教材,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其代表课文是《桂林山水》和《给颜黎民的信》。因此,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注意精心设计板书,讲清分段思路,启发学生概括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重点训练项目.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组课文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明显地体现在讲读课文中.教师应利用讲读课文的教学,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选择材料”,与这个项目相联系的重点课文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在写作中应怎样选材.课文的题目突出了课文的中心,集中体现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教学中要通过解题、阅读.使学生了解董存瑞的事迹,同时进行引导,理清文章线索,看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让学生明白:董存瑞短暂的一生战斗事迹很多,作者只选择他在解放隆化战斗中“炸暗堡”这件事.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教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当我讲清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事情和次要事情的概念后,列举了《落花生》、《给颜黎民的信》等例子进行教学。为了巩固所学  相似文献   

12.
速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在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基础上及时地反馈信息,快速地用扼要的话说出文章的梗概,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国大典》是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指导学生速读《开国大典》呢?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篇),一篇读写例话及一个基础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是着重对写作方面的训练,承接“详写和略写”。通过这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怎样来确定和表现文章的重点,使文章做到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简析 讲读课文《黄河象》,是记叙性质的自然科学说明文,其意在说明这具象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但重点却放在记叙象化石来历的假想上。因为,保存完整的各种原因都集中包藏在对其假想来历的记叙中,故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从有关情节中找出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十册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中一、第六组教材简析六年制第十册的第六组教材由3篇课文、1篇读写例话和1个基础训练三部分内容组成。《给颜黎民的信》是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层次”。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四篇课文、一篇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 “文章的层次”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要求在分段、概括段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分几层意思,按怎样的顺序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八册第六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训练重点是第二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继续和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还要熟读深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怎样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呢?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从课文的内容来考虑。每一篇课文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一般来说,主要内容就是教学重点。例如《种子的力》共分  相似文献   

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教材因素和教学手段的激发、诱发和逼发,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设悬布疑。如教学《金色的鱼钩》,可先出示一枚普通的鱼钩,提问:本课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挖掘全文中心思想。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开头可设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这封信是回信,那么颜黎民给鲁迅写的信,讲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然有各种猜测。教师进而指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