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刮痧》,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与邻居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获悉后,赶忙到对方家向朋友道歉。而他的美国邻居却说,不应该由大人向大人道歉,而是应该由小孩自己解决自己的冲突,因为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这一场景,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相信也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自己或就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以上电影片段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  相似文献   

2.
家教博览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在美国,当孩子回到家闷闷不乐,然后花费一个小时在电话中与同学朋友耳语时,父母从来不去干涉,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与大人一样,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维基·贝克说,家长的角色是帮助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转变,成人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美国许多家长也认为,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  相似文献   

3.
道歉     
什么时候,我们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误,向长辈、爱人、孩子、领导、同事、朋友、学生、学生家长、陌生人道歉?向亲戚朋友、领导同事道歉倒是自然;在路上不小心踩到路人一脚,也会很自觉地说声“对不起”;在学校里为了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也经常会为了一些事情而向学生道歉。但要我向学  相似文献   

4.
杨娜 《今日教育》2012,(2):48-49
最近看电影《武侠》,无意中被一个镜头吸引住了:一位母亲带着刚满12岁的儿子方正,在家族长老们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更衣礼”。孩子神色庄重地穿上大人的衣服,意味着已经成年,母亲在一旁为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喜极而泣。故事发生在西南边陲小镇,我想这“更衣礼”,应该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成人礼”吧。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是一部美国电影。故事发生在两个邻居之间,一家是科学家,另一家是工人。由于科学家每天研究科学,制造机器,发出噪音,所以常常惹恼邻居,日子长了,两家成了仇家。但是科学家的女儿和儿子同邻居的儿子是好朋友。恰好有一天,科学家在制造一台缩小的机器时,不小心把他们缩小了,掉在了花园的草丛里……草丛变成了森林,蚂蚁变成了巨兽,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历险。他们觉得世界放大了,就连一根草也比他们大,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这恐怖的“世界”作斗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一只…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知朋友难求。作为幼儿教师,你拥有许多的朋友——小朋友。我们把这些可爱的孩子称作小朋友,就应该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大朋友。孩子来找你解决一个用大人的眼光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问题,你就应该很乐意地帮助他,因为孩子信任你,把你当作了朋友。  相似文献   

7.
行阳 《家教指南》2006,(4):64-64
一天,一位法国母亲带着5岁的孩子上街,过马路时,活泼的孩子跑在前面。恰在这时,一辆小汽车突然飞速而来,虽然司机紧急刹车,没有撞着孩子,但是吓得孩子惊慌失措倒在地上。这时,孩子的母亲急忙上前扶起孩子,司机也立即拉开车门走出来。司机感觉自己开车太快,惊吓了孩子,应该向孩子及其母亲道歉。然而,孩子的母亲却恰恰一反常态,不但没有责备司机,反而严厉地责怪孩子:“过马路不看前后左右,太莽撞,是你自己的错。”便责令孩子向司机道歉。最后,这位小朋友果真心服口服地向司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爸爸、妈妈和各位家长: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自己的选择,做父母的不应该把孩子当作随便摆弄的小玩艺儿,我们也有自己的权益,就连国家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呢!大人所做所说的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在我看来,大人有许多东西也得向孩子学习,不能以为只有大人...  相似文献   

9.
<正>《小王子》配音:杰夫·布里吉斯/麦肯吉·弗依标签:冒险与初心推荐指数:☆怀念曾经斗志昂扬的自己"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点。"后来,孩子继续踏上冒险之旅,那么,大人呢?《小王子》是很多孩子和大人心中共同的故事,终于,在万千期待下,暖心的小王子在大荧幕上和我们见面了,似乎那些没有讲完的故事也有了答案。电影中,小王子长大了,不再是当初那个义无反顾离开自己星球冒险的小孩子了,他成了冷漠的上班族,他开始担心工作是否能及时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7,(10):44-45
阿星姐:朋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误会小摩擦,发生了冲突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如果发现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会主动向朋友道歉还是倔犟地等朋友向你求和呢?说出一句"对不起"到底有多难?  相似文献   

11.
夏余才 《教育》2012,(36):9
郑州一名小学生的外国同桌上课时说,将来当上国家领导人,就占领中国,该生因此和外国同桌吵架。班主任认为该生对国际友人不"友好",让该生写检查。该生认为自己"爱国"没错,不应向同桌道歉,也不接受对方道歉。原本是两个小孩之间的小冲突,居然引来了"爱国"和"友好"的争议,不能不令人深思!人们常讲:童言无忌。小孩子说什么话,我们不应该去过分想象和解读。孩子的天性,孩子的顽皮,孩子的懵懂等,都和成人有着实质性的区别。某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说出什么话,如果我们都以成人化的方式给出结论,就必然有些牵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一颗晶莹的露珠,孩子是纯洁的花蕾,孩子是一个美丽的音符,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要知道,孩子就是我们的明天,面对孩子,我们这些大人们啊!小说无情地讽刺和批判了“大人”出尔反尔、过河拆桥的丑陋行为。我们一直倡导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礼貌、车上让座、义务打扫卫生,一直都是我们的孩子在履行,在实践,对此成年人袖手旁观,心安理得,有些人甚至还麻木地用自己的心灵垃圾污染孩子,扼杀孩子的纯真无瑕。小说选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是生活中一瞬间的冲突小片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小孩的善良美好与大人…  相似文献   

13.
热身活动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重温过去朋友间的友谊,体会有朋友的幸福感。2.让孩子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讲述发生在好朋友身上的故事,再现生活情境。3.通过以下故事,让孩子意识到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春天来到了森林,雨水也随之而来。这场雨下得可够大的,一直下了  相似文献   

14.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女孩才刚刚11岁,一次与中国小朋友一起外出旅游时,背了一个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大背包。一名同行的中国孩子想“助人为乐”,帮她背包,可美国女孩对此疑惑不解,并有礼貌地说:“谢谢,可是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与我们很多的中国孩子相比,真是反差太大。在我们城市的每一所小学门口,每逢一大早上班时总能看到这样奇特的现象:人如流,车如织,送孩子的大军将交通严重堵塞。再仔细瞧瞧,大人左手拎书包,右手拿红领巾;孩子右手拿面包,左手握牛奶。临到校门口,大人还要帮孩子系好红领巾,然后千叮咛、…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除了让我们喜怒哀乐,还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教会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说我们是看着别人的故事长大的。当我们想起自己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困惑种种尴尬和种种陷阱时,我们会想到那些电影。我们要感谢电影,它让我们明白成长必然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6.
正朋友的孩子参加了小学组织的"道歉日"活动。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道歉,写在一封信上,而后专门组织了一个"道歉信"展览,家长可以去参观。朋友兴冲冲地去看了,最后心情沉重地回来。因为她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都在为没能考高分而向父母道歉。"道歉日"的本义,是想让孩子们能够主动为各  相似文献   

17.
侯瑞荣 《山东教育》2004,(33):26-26
一提到“任性”,大多数成人就认为是小孩不听大人的话,和大人对着干,其原因归结为家长对孩子太娇惯、太迁就,给孩子太多的爱所造成的。其实并不尽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知道,幼儿本身的感受和需要,大多是依靠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决定的,往往会有些不合情理,作为成人既不可以唯命是从,也不可以断然否定,即使要让孩子知道必须怎样做不许怎样做,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
大凡天下父母,谁也不敢保证他对孩子的批评永远正确。通常情况是:父母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却不肯向孩子认错,一些父母甚至认为,向孩子道歉有失脸面,会损害自己的权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观点恰好与此相反。他们认为,适时地向孩子道歉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1.稳定情绪后再道歉。如果你仍在生孩子的气,那千万别道歉,即使你知道自己错了,也要等你的情绪稳定后再说。情绪沮丧时的道2.道歉应明确。应该明确而又具体地告诉孩子你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要认错。否则,也会使孩子困惑,弄不清…  相似文献   

19.
这是发生在外国的家庭故事:一个小男孩长得很俊秀,平时总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可是这天放学后,他的衣服搞得很脏,而且脸上青一块肿一声。妈妈关心地问:“宝贝儿,你今天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孩子说:“对不起,妈妈,我不想告诉你。”妈妈也就没有接着问下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事,不少父母通常会对孩子刨根问底,即便争端是由自己的孩子引起的,只要发现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会兴师问罪,至少可以说别人的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打得那么狠。人际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妥善处理人际冲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冬季烤火     
在我们山区,冬季烤火并不象大城市里这般讲究。几块石头或几块断砖围成个小圈, 在上面架些柏柱松叶之类较为细软的枝叶,枝叶上面再放上个从山上挖起的大树圪塔便足足可以烤上一个星期。山里的孩子远远不能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山区里大人和孩子们很少在一块谈天说地,大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往往带着喝斥,粗喉咙大嗓门的,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唯有在大闲的冬季,尤其是大雪纷飞的日子,男女老少围坐一圈,我们用手支着自己的脸静静地听着大人们讲山里山外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妖魔鬼怪什么的,把我们听得双耳一支棱一支棱,眉毛一跳一跳的,晚上睡觉时直往大人怀里钻。火旁的大人是一年中最温和最宽容的。这时我们打断大人的话插上几句或发几句疑问,大人决不喝斥,还会耐心地给我们解释。有一次父亲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无论父亲怎样讲解我也明白不了孟姜女哭起来哪会有那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