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定量分析方法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普遍应用,“体育统计学”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国外一些国家,如日本、苏联、西德等都出现了系统地介绍体育统计方法的论著。在国内,各体育院系都在近年内开设了体育统计课,分别以不同形式的内容编排介绍了一些数理统计方法。但是,对“体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基本方法以及教学中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体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以及它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史理论为依据,在查阅翻译国外原版文献和总结国内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就西方体育科学起源与形成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明确了西方体育科学的起源时间与形成时间、发源地与形成地,西方体育科学形成的动力机制,西方体育科学形成过程中的学科内外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体育科学方法论能否成为独立的学科体育科学方法与其它科学方法如何区别?体育科学方法在体育哲学中如何论述?等问题都是体育理论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欢迎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对于研究体育的科学方法同体育科学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的关系问题,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中小学体育课成绩的考查,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看法上不一致,在做法上也就各有不同。就我们调查的一些情况,谈点浅见,提供大家共同研讨。怎样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我们认  相似文献   

5.
<正> 体育起源与发展问题,是哲学、史学未来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研究题目。本文旨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再认识。期望能得出一点儿有益的新意来。一、关于体育的起源体育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科学命题。中外许多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得出过一些具有相当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概括起来,分别为: (一) 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说人们今天所熟悉的那些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无论是跑步、打球、做体操……都是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走、跑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体育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体育涉及许多经济问题,有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劳动的性质、体育劳动者的报酬,以及体育的发展计划、效益、竞赛的经济管理等。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许多问题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丁成果。本文仅就体育劳动的生产性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的起源问题上,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即“劳动创造体育”。迄今为止,一些体育院校编发的体育史和体育理论的教材里贯穿了这种看法,若干体育报刊上登载的文章中也公认着这一观点。但是,“劳动创造体育”的命题是否确切?这是值得商榷的。应当肯定,这个命题具有一些正确的因素。但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它却包含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我想就此提出几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并谈一点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体育科学属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跃了体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仍处于各学派争论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是主张体育科学从属于自然科学;二是主张体育科学从属于社会科学;三是主张体育科学从属于边缘科学。我们则认为体育科学是包括运动现象和社会现象两大部分的综合性科学,也可称之为交叉科学。本文从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与自身结构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范围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体育理论教研室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就体育是一门什么科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感到,解放以来,虽然对体育作了不少的论述,但就其属于那门科学的问题,没有十分清楚的阐述。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研究体育是一门什么科学的问题,对于从理论上澄清被“四人帮”搞乱的是非,正确理解和贯彻毛主席的革命体育路线,促进体育大干快上,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置疑与推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包括研究的理念,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的基本设计,研究的数理分析等,就目前我国体育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有关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提出初步的看法,以求在研究水平和研究价值上对体育科学进行一些反思,从而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元镇,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自认为是理想主义者,以完美为已任的人。由于时常对中国体育的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批评,因此往往被列入“另类”。当下第8次体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标的修订工作已经开始,为了集思广益,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邀请卢教授就学校体育改革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对体育社会学界存在的观点分歧和范例冲突的看法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即体育社会学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群雄纷争的“战场”,不管征战的结果对本学科发展的影响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这种争论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重要的是这种争论给九十年代的体育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和挑战,并要求我们给出基本的对策。只要我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承认这些要求和挑战对本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那么对策上的分歧就并不重要了。 文化研究和社会文化评价既有助于我们理解言有文化表现力的表象的体育,又有助于我们洞察决定体育的本质、起源和影响的深层次文化社会结构。批判性的社会一文化研究引导我们痒注一些基本问题,加入的能动力量和社会、文化制约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体育在重现阶级、性别、种族差异和其他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中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逐渐上升,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目前针对这个问题,教学第一线的部分体育教师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以中学专项选修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里就中学开设专项选修课的必要性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三基”和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4.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的需要、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科学的属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也有的同志主张把体育科学和所谓竞技科学分开,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2.体育科学的概念和属性;3.体育科学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岩 《体育科学》1993,13(3):26-30
体育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归属问题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曾出现过多种不同看法,主要有:1,自然科学;2,教育科学;3,人体科学;4,技术科学,5,综合科学。这些见解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合理性,但由于科学性或操作性的原因,难以为科技管理部门所采纳。本文依据科学分类原则,在分析体育科学研究对象——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运动形式的基础上,认为体育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应纳入人文与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体育中学、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从一九八三年起建立了运动员技术档案。这项工作受到了省体委领导和各级业余体育学校的普遍重视,一致认为,这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为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化和更紧密地结合训练的实践,更好的为选材、训练服务。下而就建立《档案》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以达共同探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两方面阐述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体育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学科性质与范畴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元理论和学科学研究较为缺乏,学科分类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体育专业与体育学科的关系认识模糊不清等。探讨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即加强整体性研究、确立科学的学科分类思想、促进学科与术科的整合、建立学科与专业的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关体育科学的属性问题,曾引起不少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有不同的看法。为有助于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刊选登了这篇论文供大家参考。在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课题很多,体育科学的属性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希望关心和从事体育理论研究的同志选定不同的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加速体育理论的建设,使体育科研更好地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短跑教学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我们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不当、使学生对短跑源产生不了应有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短跑课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体育科学体系与科学属性探讨情况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有些体育工作者对体育科学体系与科学属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发表了文章或提出了个人看法。现摘要综合整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