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中有关职业认同、工作投入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高校530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工作投入现状以及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M=3.07)和工作投入水平(M=3.11)一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在不同生涯发展阶段上存在着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济南市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分析,以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为标准来筛选候选的31道问卷题目,从而得到更具代表性、更合理的24道问卷题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极大旋转法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结构后,得出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5项因子,分别为职业情感、职业认识、职业期望、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受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五个因素影响;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各因素的认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期望、职业能力、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3)体育教师对职业期望的认同因职称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职称越低,职业期望认同水平越高;4)不同教龄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认同存在显著差异;5)教授的职业能力认同水平高于副教授、助教和讲师,讲师的职业能力认同最低。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分析、访谈法和调查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结构的理论构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结构由:职业情感、物质保障、职业行为和环境支持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自行编制《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调查量表》,对重庆市230名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测试,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为一个一阶6因子二阶1因子结构,结构维度包括工作报酬、自我发展、意志品质、人际关系、职业环境、职业属性;自编量表信、效度良好,为制定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师管理措施、优化体育职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认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课改背景下沈阳市初中体育教师对各种职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认同度,相比之下,体育教师对反思能力、信息能力、科研能力的认同度较低,在认同上存在偏差,而其中男性体育教师的偏差更大。体育教师有10%认为整体职业能力水平高于自身职业能力水平;50.8%的体育教师认为整体职业能力水平低于自身职业能力水平。建议通过在职培训使部分体育教师改变错误的观念;为避免体育教师的过度自信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教育相关部门要制定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规范研究范式,通过对职业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辨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认同与职业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核心自我评价-目标自我和谐-应对行为的逻辑路径,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规划关系的理论模型,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尚志强  张军  朱苏飞 《精武》2012,(19):4-6,9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珐,泰探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态度和工作倦怠的{耍羽情况,并探讨工作倦怎为中介变量对专业发展态度的预测情况。瞎果发现:较高的职业认阿感能直接促进和影响专业发展态度的提升,而职业认同可以通过工作倦怠来中介影响专业发展态度,低工作倦息匏带来高的专业发展态度。  相似文献   

8.
成聪聪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18-122,129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顺利补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多元认知使得其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呈多元化倾向和功利化趋势;15%左右的学生"后悔"自己所选专业,尤其是大2学生,"有些后悔"、"非常后悔"的学生分别占14.63%、6.71%;仅有37.3%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其职业;75.2%的学生表示:在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以及个人背景变量与职业认同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学历、工作地点变量上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金硕 《浙江体育科学》2023,(1):102-106+112
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及路径,采用《MBI量表》和《教师职业生态环境调查问卷》,调查261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生态环境满意度。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主要表现为中等水平的低成效感,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为中低水平;人口统计学差异在不同维度所表现的职业倦怠倾向不同。教师的职业生态环境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六个维度有一定差异,存在不平衡的分化现象,职业期望和职业负荷分化比较明显、差距较大;其中男性、高级职称教师职业生态环境满意度较高;人口统计学差异主要体现在女性和中等收入人群。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态环境满意度呈负相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态环境满意度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据此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采取维护措施,重点关注女性教师。提升女性和中等入职年限教师生态满意度,重点改善组织氛围、职业负荷、职业认同和职业期望四个方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湖北、河北、广东、山东、辽宁、上海等7省市的中学在职体育教师和临近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前体育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知识、技术类知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职前体育教师和在职体育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表现均欠佳,大部分知识得分率低于60%;职前体育教师和在职体育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院校的职前体育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存在差异,"211工程"院校优于省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优于新升本科院校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海郊县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上海郊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职能部门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自身特长、工作氛围和人际交往方面非常满意;职业倦怠水平不高,但是情绪衰竭较严重;职业满意度中的进修发展、自身特长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瑟斯顿态度等距测量法 ,制定“中学体育教师职业态度量表” ,对我省九个地市的 2 74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看我省中学体育教师是比较喜欢自己职业的 ;男女教师之间的职业态度无明显差异 ,但是 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职业态度明显比 35岁以上教师差。调查结果还表明 ,在态度结构上 ,认知水平较高 ,但情感部分存在矛盾 ,认知与行为倾向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96名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动机比较明确,参加的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师的需求。同时指出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存模式的不足之处,并运用终身教育理论对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以完善,使继续教育模式更加适合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师范生体验教育现实、学习教学的关键路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U-S(universities-schools)合作模式是指:大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合作,通过大学四年引导师范生通过合作学习、合作教学、合作活动和合作评价,拓展师范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其积累教学资源,学会教学,有效的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时空对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和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严重。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与全国的平均数据相比较的结果如何?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得出湖北省小学体育教师缺额严重,初中体育教师缺额较为严重,高中体育教师基本不缺,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额现象比全国平均水平严重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加大补充体育教师力度,扩大体育师资培养规模,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待遇;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参与状况要好于小学和高校,而小学要好于高校。培训中存在着功利主义思想和培训师资与管理较差等问题。研究认为: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要弱化过分追逐经济利益的思想,中小学校长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授课教师应放弃应付和迎合思想,学员应放弃功利主义思想。培训应选择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和素质提高并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9个地区的230名中学体育教师为被试,以应付方式六因子为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特征(教龄、性别、学校类型和职称)的中学教师的应付方式状况。结果表明,所有自变量的二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职称在“求助”因子上有显著的主效应,学校类型在“幻想”因子上有显著的主效应。从总体上来看,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中学体育教师常能采取比较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杭州市3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专职体育教师及部分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从教师工作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制度、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报酬和在学校的社会地位、职业满意度和身心健康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负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到校时间早,离校时间晚。60%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天在校时间9h以上,27.5%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校时间10h以上。100%的中学体育教师每天在校时间在9h以上,64.8%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校时间10h以上。31.7%的小学体育教师、60.2%中学体育教师每周平均到校加班半天的时间。体育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小学19节,中学17节。中小学体育教师除课堂教学外每天还要承担大量的学校体育常规性工作,参与学生管理和从事学校其他杂务,在校工作时间长。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负荷比较大,工作强度大,身体疲惫,大部分体育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及时合理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