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玮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20-12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思想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行"起来,应当做到以下三点: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行";创设体验情境,激活学生"行";搭建探究平台,促进学生"行"。学生不仅知识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乐学、乐思、乐"行"。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一生积极倡导"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教学做合一""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育人理念,陶行知认为:"实践活动"蕴藏能力培养:越是实践活动课,越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能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合作"的效果比形式更重要。于是,笔者试图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入手,催开教育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国外一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  相似文献   

5.
李超男 《小学生》2013,(8):19-19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打好自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强调: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努力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质疑,训练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教学只有从学  相似文献   

10.
<正>兴趣就像一把钥匙,学生的知识宝库、智慧之门都等待它去开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教学素材,采用设疑、猜谜、讲故事、表演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主探索,习得新知。下面,我以"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课伊始,趣即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64):57-58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一定要明白:"知"是"行"之基,"行"乃"知"之成,正确处理好"知""行"关系,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从而真正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告诫我们在求知和道德修养上要身体力行。孙中山先生也指出,人的认识是从"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的过程。其知行合一的观点,告诉我们知行密切联系,要在行中求知、以知导行。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动静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养成更好的学科素养,而且能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体验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机会少、体验情感浅以及主动体验意愿低。指向深度体验的"三段式"课堂学习范式,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拓学,即"以行促知,增加体验机会""点拨思维,深化体验情感""以知导行,提升主动体验意愿"。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文本阅读,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核心也是以文为本,其基础还是以文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再现文本",让"人"与"文"在阅读教学中顺利实现对接,使人本与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统一,实现阅读教学的"全线提速"。一、实现阅读教学"全线提速"的钥匙在于选准多维视角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思想的体现.我们在小学体育的实践课教学中要实现高效教学的要求,就要让学生身体力行、充分有效地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无论是"蒙学"之理,还是"幼学"之说,古诗词的学习倍受推崇。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基本围绕"明诗题""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背诗句"等环节进行,固化的教学流程,往往带来学生的学习疲倦;单调乏味的背诵常常让他们心生厌恶,有"被学"之困。究其根本不是传统教学环节的问题,而在于课堂中学生大多处于"听众角色",诗词体悟很多时候停留在"解释"层面,更有将诗词文本拆零让学生"盲人摸象",使得原本完整成体、充满情趣的诗词艺术被解剖为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诗词的音律美、修辞美、意境美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  相似文献   

19.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出实践与认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要建立在知上,知因行而实现,行成就知。在知行一体的情况下,自"明"就自然如群星拱月般出现。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总是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将行与知各自囚禁在两个空间里,知行的不统一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