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艳  王立清  王新 《精武》2012,(1):84-84,86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是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古涵 《灌篮》2021,(3):113-115
心理韧性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人格特征,能够反映出学生情绪、认知以及专注等相关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以及心理测量等方法对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心理韧性整体现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比较,探讨心理韧性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所大学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N=502),研究揭示了北京市理工科大学学生余暇体育生活现状、余暇体育手段、影响余暇体育生活开展的因素及对策,为大学余暇体育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安市10所普通高校600名在校本科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同时为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思乐 《体育风尚》2024,(2):155-157
本研究以广州市开展体育社团公办初中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是初中学生以体育社团为主要锻炼手段的占比不大,这与体育社团的形式不够丰富有关,在选择体育社团项目上,较多的学生是以兴趣出发,还有一部分是根据考试内容来选择体育社团项目。建议学校应加大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体育社团的了解与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济宁学院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体育生活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更好地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设计,使体育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本文以提高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小学为例,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对漳州市龙文区13所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从而得出龙文区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编排的依据、素材来源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编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笔者对临沂师范学院北校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以及民俗体育较其它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阐明了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民俗体育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积极影响,高校要认真开展好民俗体育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对高校师范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院校师范生生活比较规律,参与体育锻炼为提高身体素质,未参与体育锻炼是因为没有时间和没有场地等。针对问题,就如何构建高校师范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生活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概念极其涵义,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例,对体育生活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大学生由于健身意识淡薄,体育能力较差,学习压力过大等等原因,促使他们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应对学习考试和网络游戏,用于体育健身的时间很少.文章试图通过这些调查与分析找出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孙柱兵 《体育科技》2010,31(2):120-123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性,针对毕节学院体质优良组与体质较差组学生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从体育人口、参与运动的目的性、运动项目和体育消费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证了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在促进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上的重要作用,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婷  答英娟 《精武》2012,(21):61-6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每次运动平均持续时间、不同季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入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玩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且用以玩电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无疑给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桂西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现状及玩电脑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体育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价值,为体育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为桂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余暇体育兴起的若干社会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时珍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51-52,68
随着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运动作为余暇生活方式之一,已逐渐地被当今大学生所接受,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现代社会人才观、余暇时间、生活方式及终身体育思想等是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兴起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