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2.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似为“芎(?)”之误。芎(?),与“穹穷”为同义异形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产于四川者为佳,又名川芎。中华本所据底本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本《史记》正作“芎(?)”,则中华本当属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3.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藂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藂,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藂”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藂”似为“芎藭”之误。芎藭,与“穹穷”为同义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诊所     
“莫须有”不是不必要《宋史?岳飞传》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桧诘其实。桧曰:‘(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也许有吧)。’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以“莫须有”表示凭空捏造。例如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九十八回:“娘家的人当不起休书里面写得义正词严,连自己的娘家,把这莫须有的事,都也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5.
马计全同志的《<郁达夫诗词抄>失误小议》一文(刊《出版工作》1985年第七期),指出这本书“有不少失误之处”,并且举了三个例子: ①《过徐州》一首“独依车窗看古垒”句中的“依”字,为“倚”字之误; ②《杂感八首》“半生浮沉伴蠹鱼”句中的“生”字,当为“世”字之误; ③《刘院长招饮……》一首“柳荫闲系瓜皮艇”句中的“荫”字,当为“阴”字之误。在我看来,例①中“依”、“倚”可肯定为同音相讹,②③两例恐怕不能算是“失误”,相反,例③倒是马文的失误了。据我所知,《郁达夫诗词抄》由周艾文、于听(于听为郁达夫的长子郁天民的笔名)两同志编订。两人的稿子各有所本,出版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称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在明季说部之中,犹为质实”。该著记述宏富,辨证史料,内容翔实,基本可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指出《涌幢小品》本身和点校存在的问题有因形近而误的两则,因不懂史实而误的一则;并对《涌幢小品》的三处之误进行了爬梳,校订其正误。  相似文献   

7.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礼四四涉及不少临奠、辍朝、赙赠情况,据此可考一部分宋人的卒年。方健先生在《〈全宋诗〉证误举例》(《学术界》2005年第1期)已对其作过初步查核,从136人的卒年资料中,发现其中18人为《全宋诗》失考或有误。今笔者重作查核,共检675人,又新考出6人的生卒年,可补《全宋诗》小传之缺。《全宋诗》册一卷五五页六○一马亮。礼四一之四六载“天圣九年八月”,《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亦载“(天圣九年)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而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杜大=《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相似文献   

8.
《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了始见于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的一项礼制: 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 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 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服一袭,祠以中 牢。”(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第一册225页)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一说:“‘正月’,《王贡两龚鲍传》作‘八月’。以《后书》刘平等传考之,‘八月’是也。详《王贡两龚传》。” 杨树达认为“正月”是“八月”之误,并说明有关论证将在《王贡两龚传》里展开。鉴于眼下最为通行的《汉书》校点本尚未采用杨说,而弄清“正月”是否“八月”之误的问题又有助于其他文献的整理研究,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来信:读7期,愿献疑一、二。第13页“香港《史记》出版”条说香港出版了一本写香港历史的书,书名就叫《史记》,我觉得这事未必妥当,《史记》是中国史籍名著,不应再出一本内容迥异的《史记》,不容《史记》出现双包案。否则应属于取书名不当。因此,颇疑“香港《史记》”是否为“《香港史记》”之误,另外,写香港历史的《史记》,似不能如该文所称之为“香港版《史记》”,“香港版《史记》”只能以之称由香港出版之司马迁《史记》。 第11页言书中之序应排于目录之前,甚是。不仅“现代书籍”如是,据我印象,中国古籍似亦大多如是。这种排列次序是合乎逻辑的。但如目录排在序言之前  相似文献   

10.
《项羽本纪》《正义》:音佳。顾野王云青白色也。《释畜》云:“苍白杂毛,骓也。”(中华书局本,334页/3行,下同)按:此为史文“骏马名骓”的注文,“音佳”为“骓”字注音,“佳”字当为“隹”字之讹。中华书局校点本所据底本金陵书局本原不误,中华本当系排印之误。 《律书》《正义》:蕤音仁佳反。(1247/1)按:“佳”字有误,金陵书局本原作“隹”,是也。中华本亦系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