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中MBL含量,分析其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采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者60例,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MB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冠心病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3900μg/L,标准差为3209;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2056μg/L,标准差为1824。冠心病组血浆MBL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经t检验,t=4.07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组血浆MB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均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B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1,(3):23-23
2010年5月13日晚,刘芝花在深夜睡梦中突然醒来,感觉几乎不能呼吸,好不容易缓过了劲。在家人的“强制”下,她到医院作了检查,医生诊断:患有胆结石,肝上有两个肿瘤,初步判断是血管瘤,还怀疑患冠心病,医院开具了住院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CPn感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者60例,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CPn IgG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冠心病人血浆CPn IgG阳性51例,占51.00%;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CPnIgG阳性20例.占33.33%。冠心病组CPn IgG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X^2检验,X^2=4.472,P=0.029,两组肺炎衣原体感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组血浆CPn IgG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衣原体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Fn、HSP70在冠心病猝死心肌中表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Fn、HSP70染色改变,为法医学鉴定冠心病猝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30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32例非冠心病死亡案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的表达。结果:纤维连接蛋白在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非冠心病死亡案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和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冠心病猝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HSP70在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组呈阳性表达.冠心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P〈0.05).非冠心病死亡组均呈阴性表达;Fn在冠心病猝死组中的表达与HSP70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和HSP70的阳性表达是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推断冠心病猝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杀手之一,预计到2005年,全球将有2000万人死于心脏病,而冠心病是其中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防治李之霞(临沂师专保健科)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状硬化,使心肌供血障碍而产生的心脏病.是中年以上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多发生于40多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1冠心病最易发生的时间冠心病常见有以下三种类型:隐匿型冠心...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及其诊治冠心病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过去认为,只有老年人患此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病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心绞痛、心肌梗塞是常见症状,很多病人突然猝死,也屡见不鲜。冠心病诊治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展:①诊断技术的进步;②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冠心病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杨铁骊 《天中学刊》2001,16(5):49-51
阐述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对多种血小板抑制剂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变老。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煤气管,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供气。血管也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患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0年,中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的流行高峰.WHO在1964年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常引起内科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尤其多见,既往合并冠心病者发生率甚高,死亡率亦明显增加。本文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人在急性脑梗死期间引起心脏病发作和继发心脏症发生的时间、类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预后作一临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0年,中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的流行高峰.WHO在1964年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翻阅全唐诗,再读杜甫《赠韦左丞丈济》中诗句:“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颇觉玩味。杜老先生出语惊人,真不失为励志的佳句。一天,偶然到一位小有名气、70开外的“老朋友”家里小坐,发现他把这两句诗文请名书法家挥毫,悬于大厅中央。“老朋友”患有冠心病,言谈...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饮食调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症状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和坏死,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生活中合理调整饮食对于防治冠心病行之有效. (1)限制饮食控制体重:冠心病患者应注意维持正常体重.如果超重,应减少热能供给降低体重,肥胖患者体重下降后症状可以减轻. (2)控制脂肪摄入量:世界各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脂肪摄入量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高.要特别注意限制含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的摄取量.由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形成的酯容易在动脉内壁中沉积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下…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改善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防治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运动不当,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患有冠心病的人,有时可使病情恶化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如何使冠心病患者运动适度,防止发生猝死,是值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83年12月至1991年6月对112例冠心病患者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了观察。其中男65名,女47名,年龄45~81岁,在常规口服扩冠药后,胸痛、胸闷、气短不能缓解的情况下,采用了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到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引  相似文献   

18.
张素英 《老年教育》2006,(10):58-58
我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多年,2004年2月上旬,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左降支两处重度狭窄,被迫作了支架植入手术。术后病情虽缓解,但医师的告诫,使我心绪茫然。医师说,支架不能为你心脏上保险,按概率,术后有20%的人血管可能再阻塞。你血压血脂均高,是加重动脉硬化因素,要坚持长期治疗,切不可大意。我又联想到附近几位患相继去世,心情更为惶恐。  相似文献   

19.
戒烟还你健康的心脏和大脑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诱发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吸烟20年以上,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冠心病发生率是下吸烟者的4倍,中风为3倍,心肌梗塞为3.6倍。冠心病碎死者约有62%与吸烟有关。香烟中的尼古丁、烟碱、一氧化...  相似文献   

20.
《老年教育》2013,(8):54
盛夏,有人以为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低发季节。实际上,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加之休息不好、活动量减少,反而会诱发冠心病的发作。夏季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左右,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另外,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