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存在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淮北师范大学4个年级28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机整群抽取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正向关系。(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大学生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信任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同样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这表明,人际信任在大学生安全感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安全感通过人际信任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抽取郑州某高职院校新生2241名,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均值为67.18±8.323;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高中毕业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新生不同专业之间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和艺术系学生,文科和艺术系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结论是: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中毕业方式和专业影响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得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法调查听障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发现,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城镇户籍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听障大学生,家庭支持在各人口学变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接纳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家庭支持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信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及专业人员的支持作用,构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四川师范大学15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水平,不同群体(文理、城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间师范生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代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比较科学;当代师范生的人际信任与母亲的部分教养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41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特殊信任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南昌市6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人际信任的程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是交往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学习什么专业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并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文教资料》2007,(20):30-31
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高社交焦虑将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降,但不影响其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年级特点、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和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在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农村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现状及关系.方法:对三所学校266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人际信任、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但存在校际差异,福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师大学生.③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比大二大三学生优越.大二大三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④师大学生相对于医大和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积极.⑤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孤独感和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信任、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不具有预测性;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自尊量表(Test self-Esteem Scale,SES)和信任量表(Trust Scale)研究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仫佬族高中生人际信任状况,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信赖他人量表(FPS)对483名仫佬族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仫佬族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偏高;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身子女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信任优于单亲家庭,且在信赖他人量表上差异显著.乡镇学生的人际信任优于农村,且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