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教育意义,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增强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凝聚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吸纳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博大精深,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丽霞 《教师》2013,(27):109-109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一种文化,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写字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3.
汉民族在上古时期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因而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龙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龙在韩国也有较为崇高的地位,与韩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龙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体现为和龙相关的熟语。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和龙相关的熟语的比较,分析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地位,以更好的了解中韩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肖是中国悠久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成语是中华民族凝练语言表达方式的代表,二者的结合浸透着汉民族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心理。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双生肖成语进行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叙述双生肖成语的奇特语言特点和汉民族造词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本体即语言,所以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它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力。小学语文教育除了担当语言教育的职责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历史文化教育,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汉字音、形、义兼备,丰富多彩,它不仅是我国种族语言极为灿烂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汉民族宝贵文化的遗产。我们中小学教师要掌握好汉语言文学,宣传汉民族文化,弘扬祖国优良文化传统,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汉语言文字呢?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阅读和朗读的训练。古代就有"吟咏"之说,可见,朗读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熟读、朗读、背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给人美好的享受,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8.
于颖 《黑河教育》2011,(5):24-24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因此,抓好识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学,首先必须探索汉语文教育学的特色何在。所谓中国语文教育,多指汉语文教育。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固有的语言,而且是我国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交际语,不仅是我国的主要语言,而且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语言;它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汉语文也是包括我国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和共同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汉语习语作为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民族文化主要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对汉语习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1.
贾玉平撰文《龙图腾与汉民族的心理期望》认为,龙图腾和龙文化的产生既是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汉民族的心理需要决定了龙的功能和外表,反过来龙的形成过程,又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心理体现。龙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心理符号,折射着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第一,龙图腾反映了汉民族对神秘自然的敬畏龙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也就是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学语文课本涉及到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因此,我们应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并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学生做新时代的文明人。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讲道德、讲文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石。古代文化知识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汉民族的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实质在于它是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教育.它既是汉民族的母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的源流。因此,语文课程的价值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分。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委婉含蓄的文化心态是汉民族普遍的心理表现 ,它体现在汉语的方方面面 ,除了修辞 ,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也都有明显的表现。用语言自身规律难以解释的某些语言现象 ,可以从文化心态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刘荣章 《考试周刊》2010,(50):48-49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优美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互相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美德。而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传统美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色彩词“白”看蒙汉民族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尚白,把白色视为圣洁、吉祥和善良、美好等的象征;汉民族厌白,在汉民族传统文化里,白色是不吉利的象征。这主要是由于蒙汉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类型、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主要以蒙汉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白”作为视角,来透视隐藏在两种语言背后的蒙汉民族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言必须与文化环境相适应,汉语广告语言根植于汉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必须适应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当今地产广告在文化世界中的偏离,一方面表现在对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偏离,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汉民族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蒙学溯于周代 ,始于秦代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形成了一整套切合汉民族文化思维特点的语言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渐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可望在未来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吸收和借鉴古代蒙学的教育方法 ,对于中国的现代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必要从中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及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卫萍 《学子》2013,(9):68-70
汉字是记录我国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写字不仅可以巩固生字,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语文素养,而低年级正是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