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六册的诗歌单元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着“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在课本下边的参考译文中将其译为:“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我以为不妥。首先,联系前后文,我们可以想像出,在那风高雨急的阴晦天里,作者草屋为秋风所破.房顶破残,雨点自上下漏,线条似的湿透床头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六册所选入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娇儿恶卧踏里裂”,课文注释为“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许多文言参考资料也作如此解释。而当作此解释时“恶”应读“è”(大家都这么读)。可当我学了这篇课文后,经  相似文献   

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对"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的"恶卧"一词,教材注释作"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许多选注本均释为"睡相不好",对此注解,多有异议。持有异议者认为:"恶卧"释作"孩子睡相不好",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取"丑"义,作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将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为必读篇目,这本属理所当然,但对"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的注解却始终是——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由此推知,"恶卧"之"恶"则需读"è"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似有不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一、恶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诗中的“恶卧”有的讲为“睡相不好”,有的训为“睡态很坏”。如教材注云:“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好象“恶”是“坏”义,“卧”是“睡”义。欠当。“恶”当读wu。《广韵》:“恶,憎恶也。”即今“讨厌”、“厌恶”之义。此义古今汉语大量使用。“卧”是“躺下”之义。《说文解字》:“卧,伏也。”《广雅·释诂》:“卧,僵也。”均是“倒下”、“躺下”之义。“恶卧”是“不愿躺下”。因为被子用了多年,冰凉如钱,故孩子不愿躺下。即使硬让躺下,孩子在“冷似铁”的被子里,只好活动下  相似文献   

6.
“恶卧”注释质疑郭征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和现行1991年第一版高六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卧”均释为“睡相不好”。我觉得这样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并且有损全诗的主题。一、从语法结构看,“娇儿恶卧踏里...  相似文献   

7.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一版)《勾践灭吴》中有“国之孺子之游”句。《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9.
读一千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便有一千次不同的感触: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安史之乱”的国度,感风云因而变色的苦难人民。其中,尤其是“娇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他“恶卧”的苦苦挣扎中,让我们更加立体真实地审视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特殊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此句如何翻译呢?先来看看有关资料的译注。①江夏等编著的《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的时代,做了官却不能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这偌大的世上,能有几个呢?”将“缙绅”讲为“名词做动词”。②原建平编著《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的这场祸乱的时候,当官而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又)有几个人呢?”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  相似文献   

11.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慕玲 《学语文》2005,(5):47-47
初中课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有这么几句话:“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其中的“更”字教材注为“进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141页)也相应地将“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译为:“醉了就进而互相枕着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笔者以为.此注不妥。  相似文献   

14.
高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把“敢以烦执事”译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将“敢”理解为表谦敬的副词。这样翻译,显然与上语意缺少连贯,理不通。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敢”字,应当理解为“岂敢”、“哪敢”、“怎敢”。此句可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以为这样译,前后理一贯,谦恭的语气也表达得很好。(见《中学语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  相似文献   

15.
也说"互文"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  相似文献   

17.
“既”字辨正唐遇春“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初中语文第六册《乐工罗程》)句中的“既”,课本译为“既然”。我认为不确。“既”在文言中作“既然”(连词)讲,有两种情况:一、表因果,为下文转折先提供条件。如:“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容斋...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法。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联系课文的历史背景,联系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条理,弄清全文大意。比如,《伤仲永})中“父利其然也”一句,如不联系上下文及文章标题中的“伤”,就很可能将它译为:“父亲利用他(仲永)这样的(本事)”,也可能译为:“父亲获利应该是这样的。”根据该文的中心,这句话应该译为“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二、归纳法。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把有关字词的用法按一定的类别归类。比如,《捕蛇者说》中的“而”字,就可以将它作如下归类:1.黑质而白章(表并列)2.而吾以捕…  相似文献   

19.
《清平乐·村居》最后一句“溪头卧剥莲蓬”,有的书籍上作“溪头看剥莲蓬”。是“看剥”还是“卧剥”,没有定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选入此词,作“卧剥”,但句末注云:“‘卧剥’原本作‘看剥’,据别本改。用以形容‘无赖’,义较胜。”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作“无赖”、作“看剥”。“最喜小儿无赖”句后注云:“虽似口语写实,但大儿、中儿、小儿云云,盖从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化出,只…  相似文献   

20.
(一)“空室”是“空房子”吗? 《订鬼》中有“独卧空室之中”一句,课本没有注释,教参译为:“单独睡在空房子里。”“空室”译为“空房子”是不合实际的。凡住人的房子,里面必定有多少东西,绝非空无一物。“空室”应译为“大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