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我国部分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实际情况及分析国内外有关竞走的资料,在重新认识运动训练实质的基础上,探析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提出:运动训练的实质是运动员在系统目标导向下,对训练负荷刺激的连续自组织过程;把握竞走运动的本质要求,贯彻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指导思想;构建运动员个性化小周期训练负荷结构,贯彻"赛练结合、以赛促训"训练思想;训练手段应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贯彻实战需要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部分传统运动训练理论,通过实地信息采集与实证分析方法,整理分析国家竞走集训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实际及国内外有关竞走运动的研究资料,提出了现代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的理念:第一,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物适应性结构演化规律,把握运动员在目标系统导向下对训练负荷连续自组织的过程;第二,辩证把握竞走运动的本质要求,贯彻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指导思想;第三,构建运动员个性化小周期训练负荷结构,贯彻"赛练结合、以赛促训"训练观;第四,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手段应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构建"高强度目标训练"模型,突出"实战需要"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大强度训练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大强度训练的内容、负荷量与训练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赛代练"不是不练,而是通过高水平的比赛来完成训练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比赛经验、比赛心理和运动员的自信心等方面。"以赛代练法"实质上是"比赛训练法"中一种典型的高水平类型,也即正式比赛的类型。比赛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训练,"以赛代练"不能"重赛轻练",比赛是发现训练问题的途径,训练是解决比赛问题的方法。"以赛代练"同样离不开训练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大强度训练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大强度训练的内容、负荷量与训练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福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在21世纪保持可持续的发展,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改革竞赛机制以赛促练促提高;多形式多渠道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立足自我培养后备人才;对外比赛定点项目布局;解决学训矛盾,给运动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学训环境;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促进训练经费投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等6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赛制、新规则下排球赛间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间训练是在新赛制、新规则的前提下 ,为保证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训练过程。这种赛季持续时间长 ,赛练间隔时间短 ,赛次多 ,必须明确“赛练结合 ,以赛带练 ,以赛促练”的赛间训练指导思想。训练必须具有较强的战术针对性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使运动员在整个赛季保持充沛的体能  相似文献   

8.
1.训练指导思想我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以强度为主体及合适的训练负荷,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技能。训练计划的千变万化离不开强度、密度和量三者的协调配合。我觉得强度是关键,就像火候什么时间该练什么这个很重要。国外的训练特点是以赛带练,比赛的训练强度远远高过训练的比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日益趋增,体育运动成了人们释放压力的最佳选择,对减缓社会压力起到调控作用,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负担,因此必须对自身所承受的压力做出有效控制。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训练强度是决定训练负荷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训练强度控制需兼顾其重要性、针对性、合理性和移动性,以发挥其提高运动员成绩并保持长期性、减小运动员伤病与心理障碍的风险、巩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作用。训练强度控制有朝着"赛练结合"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短道速滑高水平运动员现代训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作者对以国家短道速度滑冰队为主的国内几支高水平短道速度滑冰运动队训练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训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的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对李柱宏采用了以海拔高度为主线的梭形训练,高原、亚高原交叉训练,等距段落模拟比赛节奏训练,恒定间歇等距定时训练,大负荷高强度训练,递增强度训练和大强度、小负荷训练,因而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训练周期理论和板块训练理论进行了比较后发现,两种理论的冲竞占、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是否适应新的参赛机制和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生物适应性以及训练理论模型适用的训练范围上;而对两种理论的辨析与思考,得出了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脱节的原因是训练理论模型的非真理性和训练理论模型的经验化。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9,(1):68-71
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高中足球集训队31名男运动员的对比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以赛促练"模式深受学生喜爱,也激发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经过10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员的快速跑、耐力跑、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对抗能力、观察、判断、预测、处理能力也表现较高水平。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比传统训练方法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足球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备战第28届奥运会女子500 m计时赛综合攻关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8名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备战第28届奥运会进行了小周期训练结合生理生化监测。通过公路无氧阈强度训练,使国家队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液与氧结合能力的代偿性增大,血液运氧能力提高。在训练期间,运动员着重进行了原地500m×4组耐乳酸训练,经过耐乳酸训练后,运动员血乳酸峰值明显提高。结论1)冬训中通过无氧阈训练可以提高自行车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能力;2)耐乳酸能力的提高是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关键,良好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是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必需具备的专项生理机能;3)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冬训周期的训练,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下降;4)由于耐乳酸训练强度大,冬训持续时间长,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疲劳有一定程度积累;5)应用无氧阈、耐乳酸训练、血乳酸、血清CK、UREA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评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高水平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够,训练理念和方法陈旧,影响了力量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最好成绩前6名的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对国内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专家们的建议,归纳、推理、论证训练方面已经存在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组合器械、功能性力量为辅,高翻、深蹲是发展最大力量时的必做练习,在最大力量训练之后进行跳跃练习,更多安排动作结构与专项一致的力量练习,更加注重大强度下安排力量训练;2)在发展快速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过跳深练习,一致认为起跳的速度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跳深的高度、周训练安排次数、间歇时间、膝关节弯曲角度等具体操作事宜,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3)功能性力量属于辅助练习,在竞赛准备期、比赛期基本没有安排,在恢复调整期间每周会根据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安排1~2次训练,所占比例在力量训练中极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实践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运动过程,深入研究动态的技术细节,已经成为准确把握项目运动特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运动能力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距离或时间上,而应该深入到运动的过程中,捕捉并把握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了解运动的全过程.运动训练应转变训练理念,从传统的大运动量低强度训练转变到大运动量高强度的高负荷训练模式上来,这个训练模式称为"高负荷训练法".无论是以体能为主导的项群,还是以技能为主导的项群,都需要"以赛代练",但不能"重赛轻练".运动员在获得"最高运动成绩"时,并不处于"最佳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18.
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负荷强度定量评定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正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内的一些重大田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同某些省市一些专业田径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田径的短距离项目上差距尤为明显。据笔者对其他省市田径教练员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对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难以把握,尤其是在高校之间的竞赛期,担心强度大造成运动员受伤或过度疲劳,既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文化学习,又影响大学生的身体。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对短距离强度的掌握主要是凭经验和运动员在训练后的自主身体反应来进行定性调控。然而在当今体育运动训练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方向上,这种仅凭主观意识来控制训练的强度方法很难在训练中取得质的突破。本文拟用百分负荷强度模型来对高校田径短距离跑的训练中的强度进行科学的定量化控制,使各高校的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教师或教练员能够主动及时地了解训练中的强度大小,真正掌握科学训练的主动权,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并使我国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男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行之有效,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应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训练周期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增加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个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具有独到之处,符合3000m障碍跑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20.
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和不同训练时间的力量训练前后,其体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达到一定训练强度,才可引起体内CK活性的显著变化;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均可引起体内CK活性大幅度升高;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水平较高者较训练水平较低者CK值上升幅度小;相同级别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强度大者较训练强度小者CK活性上升幅度大;相同水平运动员以相同的大强度进行力量训练后,较长时间训练者比短时间训练者,其体内CK值上升得小.进而说明选择测定训练前后CK活性值来判定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是较为敏感实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