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华传播学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暨南大学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于12月13-14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知名新闻传播院校的约150名  相似文献   

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2004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40多篇论文,按照所涉及的论域,大致分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4组.  相似文献   

3.
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播学会(CAC)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共同主办的"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2004年1月5日-6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这是中国传播学论坛的第三届年会,也是中国传播学会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首次合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被认为是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9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首届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学术研究、学术发表与学术评价之间的沟通平台.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包括南京大学的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家,以及来自<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学刊>、<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代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播学论坛”是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CAC)创办的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学术论坛。2006年的论坛,由中国传播学会与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美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办,于8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大学举行。本次论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中举行的。这次论坛盛况空前,与会学者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美国、新加坡、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高等院校的学者近200人。论坛收到…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1):39-42
<正>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业如何探寻转型与发展的路径,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公共空间的作用,这是当下传播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围绕"新媒体与新闻业"这一主题,首届珠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4年9月13日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八所高校和媒体的青年传播学者汇聚一堂,开展了四场共计16篇论文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20):69-72
<正>围绕"网络关系社会与新媒介生态"这一主题,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华南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年10月1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知名高校及主流媒体的学界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三场共计15篇论文的研讨。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互联网的社会影响与新闻媒介生态的变化等热点展开讨论,具体议题涉及"媒介政治、风险治理与公共传播""网络社会与新媒介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教授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聘为客座教授,此后他每年都将定期到暨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朱立教授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及研究,曾任《传播学报》(香港)、《新闻季刊》(台湾)、《亚洲传播学刊》(香港)的主编及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在海内外传播界享有声誉。受聘之日,朱教授在暨南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题为《形象与传媒》。现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读者借此对香港传播学者的观点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深港传播学界的更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教授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聘为客座教授,此后他每年都将定期到暨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朱立教授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及研究,曾任《传播学报》(香港)、《新闻季刊》(台湾)、《亚洲传播学刊》(香港)的主编及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在海内外传播界享有声誉。受聘之日,朱教授在暨南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题为《形象与传媒》。现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读者借此对香港传播学者的观点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深港传播学界的更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明 《新闻界》2015,(3):40-42
<正>2014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跨学科视角:新媒介语境下的人际传播研究"。这次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集并筹备,受到中国传播学会资助,以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分论坛的形式召开的。2010年10月23日,得到中国传播学会的大力支持,中国传播学会人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创立。目前,该委员会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新闻院系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10日-1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2010中国传播学论坛全球传播,本土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传播学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的广告文章的发表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新闻传播发表体系中的广告研究,二是广告行业期刊中的广告研究.本文通过对1979年-200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五本新闻传播类代表性期刊中广告论文的研究,对三十年来新闻传播发表体系中的广告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广告论文发表的三个历史性阶段假设,并完成了精确的回归方程拟合和检验,探讨了每个历史阶段的广告论文的主题性驱动力,为推动广告学术研究进程提出了切实的反思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1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围绕"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的主题,除主题演讲外,会议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9个专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使用微博直播"上墙",实现了新媒体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新媒体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美国新闻学会会长詹姆斯·W·凯瑞的论文集<作为文化的传播>的中文版出版,可以看做是传播仪式观在国内的研究发端.随后,有关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基础研究开始散落出现.2008年陈力丹教授主持的一场关于<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仪式?>[1]的讨论之后,有关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和探讨开始走向深入[2],并引起传播学界的关注,因此这次讨论可以看做是传播仪式观在中国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论.  相似文献   

17.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3家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机构发起、倡议成立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2002年6月22日在上海宣告成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出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任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会由全国21家传播学硕士点所在院系组成,常务理事会也从中产生。  相似文献   

18.
12月12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主办的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2008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来自美国、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承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陕西电视台和云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电视传媒研究博士生论坛",于2008年12月20日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80多位博士研究生以及陕西电视台、云南广电局、昆明电视台等业界代表参与了本次博士生论坛.论坛共收到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高等院校六十多篇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出版业改制转企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效益重要指标之一的畅销书,得到业界与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畅销书文本内容与营销策略的宏观讨论,而针对畅销书书名等微观细节的研究较少.其中,王文戈的<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田建平的<书名也"疯狂"--近年来畅销书书名一瞥>(<中国编辑>,2003年第4期)与杨民强的<图书取名的规律>(<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等几篇是比较有针对性地探讨图书书名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