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两句话,不能不让我对当今的阅读教学产生一些质疑: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建构的,但学生的阅读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属于个性化行为?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它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运用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文字,研读文本。读出文本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4.
链接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原点、以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课文中蕴涵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共同探寻、链摇相关阅读材料,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学生的生命体验,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实现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大阅读”境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紧扣文本,立足课堂实践,将文本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进行链接式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是我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谈论的重点是如何创新式阅读教学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阅读效益,构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种“泛语文”甚至是“去语文”“非语文”的倾向仍弥漫在阅读教学之中。究其原因,这种阅读教学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分析讨论,与文本渐行渐远,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理解,最终还是教师替代学生阅读,学生接受教师的解读结果。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主动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杜长明老师在《摆渡》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肖培东 《湖北教育》2022,(12):37-39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对话的对象主要有师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本身。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发展阅读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教师将动态交互的“课堂对话”组织起来,采取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锻炼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没有对话,就没有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内容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理念,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自主寻求答案,建构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属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范畴。“内容探究”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文本蕴涵、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成为更具创新能力、更有思想境界的高素质人才。要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教师需要讲究阅读的教学方式,而“勾连式”阅读教学比普通的阅读教学更强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时有方法可依,思维时有方向可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借助文本信息、语言支架、图像表格等“勾连式”阅读教学方式,推动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多文本”特征及其蕴含的“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等重要理念,都是突破传统阅读教学,将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的变革式探索,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有特定的原则和策略,主要表现为:议题确立和文本选择从单一封闭走向开放多元;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从单向输入走向集体建构。  相似文献   

12.
“细读文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包括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也包含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以阅读为起点,仔细研读文本,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和修辞,获得亲历的阅读经验、情绪和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言语,开掘言语的内涵,主动并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细读文本离不开教师先行、教师选择和教师指导,可以说“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13.
全息理论源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全息生物学”,围绕“全息”概念应运而生.“全息式阅读”以“高速重演”“整体缩影”等视角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阅读文本,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思考,并将这些思考准确地反馈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用这种全息式的思维来改变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从而为转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占极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文本中心论”、“作家中心论”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文本为中心,主张注入接受式教学,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禁锢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给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笔者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主体性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作为生产者、创造者进行主体性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以文本为中介,对文本展开积极的创造性解读。批注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主动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儿童“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儿童对文本进行圈画、评点、评注,与文本展开积极交流。一、“批注式”阅读:内涵与价值所谓“批注式阅读”是指儿童在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文字、线条等对文本进行一种“自我解读”,它是儿童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真性  相似文献   

16.
韩志英 《学周刊C版》2014,(6):187-187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阅读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基于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建构意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发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发问等。其中,教师就文本对学生的发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过程。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话题式”阅读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设计一个或几个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以获得语文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重点突出、整体感强的特点,避免了零敲碎打的教学方式和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都沉浸于话题中兴味盎然,甚至高潮迭出,给阅读教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话题式”阅读教学较好地实践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肢解式”阅读教学的弊端而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平台和凭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感悟中产生,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以与文本对话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文本的功能确实不应轻视,我们的阅读教学千万不能“忘本”。一、文本——促使教师变“前台指挥”为“平等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诠释学的发展路径来理解新课程阅读与阅读教学。作者认为,在当代,诠释学对语文阅读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呼应和契合,而在诠释学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但这种影响主要应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和方法论意义上。文章指出,新课程阅读教学在挣脱传统阅读教学“确定性”的枷锁后,需要对无边疆的多元解读保持警惕,“阅读理论”借鉴诠释学理论,使用“文本”概念需作出谨慎的抉择,同时必须将“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