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革命事件。然而,有关二七惨案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被捕及失业流亡人数等,至今众说纷纭。经考证,二七惨案所造成的遇难人数是100余人,受伤人数是300余人,被捕人数为300余人,失业流亡人数有4 000多人。澄清这些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有助于认识二七惨案后中共的救济任务,有助于理解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何以从高潮走向消沉及二七惨案与打倒军阀之间的历史因缘。  相似文献   

2.
国共第二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是倡导、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代表,缅怀他在建立国共重新合作中的业绩,探讨他推动国共重新合作的思想,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再次从分裂走向了合作。关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式,以往学术界多有论述。但大多数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那么,在"党外合作"的形式下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合作呢?笔者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除了"党外合作"的表面形式之外,在党内实际上还存在着广泛的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大量参阅了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的新成果,围绕“中共二大前国共有无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三个主要争论问题做了述评,认为:中共二大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党派性不明显的合作,是一个从不合作到酝酿合作的认识转变过程;“党内合作”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国共合作之初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当适时地采取“党外合作”形式,这样会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原有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5.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重新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维持与破裂是非常必要的。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唯一形式”,而非“最好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得以在“病态、中维持,在主观上共曾际的“坚持”和在“挤柠檬汁”理论指导下采取机会主义的平衡策略是根本的和直接的原因;国共“党内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合作的历史阶段性,不应过分强调国共合作破裂的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7.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人物,他得到孙中山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方的信任,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党务领导人,在其领导的中央工人部、农民部、黄埔军校等部门重用共产党员,坚决反击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图谋,巩固和发展了国共党内合作。在广东工农运动和军人运动中,构建了由廖仲恺领导、中共广东区执委策划、共产党员负责实施的国共合作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失业工人进行救济和就业安排,用折实办法计算工资,在企业中建立了劳动保险制度,确立了企业工人的生产安全权利,这些措施使工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军事冲突结束,两党合作随之进入正式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两党围绕红军改编问题、边区改制问题、两党合作的形式问题展开了曲折的谈判。历史已经证明,国共谈判的上述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国共合作的关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对国共关系史的演变规律,得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全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3):19-22,54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同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宋庆龄与其胞妹宋美龄,在战时救济工作中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抗战后期,随着国共冲突各自不变的政治立场与姐妹亲情交织在一起,两人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过去提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形成的背景时,一般同学都容易理解为由于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是工人运动,从而掀起"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终点"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1923年"二七惨案"的发生,给中央提供了最重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张治中因其炽热的爱国情怀、践行三民主义的理性需要和对中共国际背景的考量,坚决主张国共合作。其国共合作主张历经"拥蒋和共""弃蒋和共"和"在海峡两岸之间穿针引线"三个发展阶段。他先后提出容共、多党制和容于共三种国共合作形式。张治中的国共合作思想与实践是推动新疆和平解放的重要因素,但无法阻止整个国共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总方针,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各项策略主要围绕发展统一战线、争取广泛合作开展.中共中央南方局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派驻重庆的秘密机构,以国共关系发展为导向,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点,以"区别对待"与"利用矛盾"为策略,统筹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各项工作.为了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寻求广泛的合作与支持,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共合作、应对反共高潮、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的步伐。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抗战态度。8月2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合作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于国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国民党确立了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国民党党部组织体系,组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队,提高了国民党的整体军事实力。与此同时,于中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争取到了部分革命领导权,为以后共产党独立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是历史的概念,需将之置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五四后的20年间,中华民族自觉渐趋深化: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解放"的奋斗目标;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共同体坚定的民族信念,便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国共关系的演变对时局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既已自觉,同样深刻地制约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换言之,中华民族追求自身解放,是民族的自觉,也是民族的大义,更是最大的民意,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明晰此意,对于国共之所以能两度合作,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重起,国民党终归于失败,乃历史的必然,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20.
学术新视窗     
道是无情却有情 --1949年后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北京大学 梁柱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 的变化,及时把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问题提 上了议事日程,并开始倡导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两 岸之间进行了有限的接触。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第6次最高国务 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 们还准备进行第3次国共合作。"曾担任过蒋经国主 政的赣南公署高级参议曹聚仁马上从香港来京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