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拥塞控制机制,主动队列管理是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分析端到端拥塞控制存在的局限性,说明基于路由器技术的队列管理算法在改善端到端拥塞控制、提高QoS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当前拥塞控制中基于路由器技术的RED和WRED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的基本策略,列举了目前一些有代表性的基于路由器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算法,分析和比较了弃尾算法、随机早期检测算法、显示拥塞指示算法以及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优点与缺陷,最后提出了拥塞控制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引起丢包率高和网络吞吐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主动队列管理模型和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的拥塞控制方法:首先定义改进的PI主动队列管理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对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和进行参数整定、优化,并得到PI控制模型;最后定义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和PI主动队列模型对网络拥塞进行控制的具体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实现WSN拥塞控制,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较短的平均队列长度和较大的吞吐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调度方法存在的负载均衡效果不佳,传输时延较高以及最大链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五元组和拥塞度预知的异构无线网络多路径流量调度算法.该算法考虑到多路径中带宽与时延的差异性特征,通过选取可用路径初步筛选出流量有效调度路径范围,建立中心网络流量模型,并采用五元组在可用路径中对路径进行编组,最后运用拥塞度预知方法准确反映路径的拥塞率,从而对不同拥塞程度路径进行调整与调度,将流量转移到质量较好路径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数据流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低的传输时延,并且最大链路利用率较现有方法有明显提高,负载均衡效果较好,充分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流量均衡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5.
Internet业务量的剧增,使得网络拥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对拥塞控制进行优化也就变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F,G,U)模型给出了TCP/IP拥塞控制技术的对偶模型,它利用优化理论分析拥塞控制算法,结合源端和网络端算法提高了用户的效用函数,达到拥塞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在经济中的应用.Nash均衡与一般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定理和理论,这两个定理对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用拓扑学中的Kakutani不动点定理,对Nash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给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在经济中的应用.Nash均衡与一般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定理和理论,这两个定理对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用拓扑学中的Kakutani不动点定理。对Nash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给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模糊变结构时延控制算法及在AQM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带有延迟时间补偿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算法,分析了模糊变结构控制中积分因子对于时延因子的补偿机理,并基于网络拥塞路由器中TCP连接的线性化模型设计了适用于主动队列管理的时延控制算法.最后讨论了该控制算法的实现问题和参数整定,进行了仿真实验.对于TCP主动队列管理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试验表明,本算法在RTT和TCP会话数量变动时保持了良好性能和鲁棒性,在丢包率、吞吐量和缓冲波动方面相比其他类似方案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中的拥塞来源于网络资源和网络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随着互联网规模的增长,互联网上的用户和应用都在快速的增长,如果不在互联网中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拥塞崩溃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网络的性能。在互联网中使用有效的拥塞控制算法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在比较了现有的拥塞控制算法及其优缺点,针对FRED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FRED算法、对算法进行了抓包实验,并且从服务质量及网络公平性原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经过线性化处理的TCP/AQM拥塞控制模型是一个输入带有时滞的源端链路端组合系统。首先修改了带有延迟的网络拥塞控制模型;计算其平衡状态并进行线性化,采用积分变换算法进行延迟变换为无时滞的线性模型,并建立相应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模型矩阵参数抖动但有界限的条件下,应用变结构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该控制器控制的系统可到达和渐进稳定的可行条件,同时根据该条件设计网络链路端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