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教育是个大问题。小到家庭、大到社会都把这列为基础性的重要工程来抓。鼓励孩子读书便成为家长教育子女一种重要的途径。所以,六一儿童节带女儿去书店,花了240元钱买了套“新世纪少儿知识百科”(全套十册,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作为节日札物。女儿自然非常高兴,回家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晚上。女儿忽然捧着其中一本《世界奥秘奇闻大全》来问我:“爸爸,这些事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我接过书一看,心中吃了一惊,只见书上赫然列着一条条刺眼的标题:“没有脑袋的婴儿”、“能用手心煎鱼的人”、“会走路的板凳”…  相似文献   

2.
小时趣忆     
儿时的事,有些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还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那个夜晚的一件趣事却使我难以忘怀。 那是在我7岁时的一个夜晚。当时 我常听人说用手指一下月亮, 就会被割掉耳朵,现在想起来当然可笑、但那时就不同了,因为,我还没有跨进知识的宝库,所以,对此总是半信半疑的。我也曾听到一些人在草地上谈着嫦娥奔月的故事,他们边谈边指着月亮那时,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可是,他们的耳朵为什么没掉呢? 我解不开这个谜,便去问爸爸。爸爸说:“去试试。”我一听“试试”两个字,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耳朵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就去…  相似文献   

3.
见他醒了,我的手一抖,针将手扎出了血。刘亚平一把抓过我的手含在了嘴里。他的眼圈是红的,他说:“我一直把你当做手心里的宝,怎么就焐不热你的心呢?”  相似文献   

4.
回想初学写作时,我把多写多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稿才能多上稿,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坚持每周写3至5篇.有时一天就写两三篇,不久果然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些“火柴盒”、“豆腐块”,为此领导还表扬了我。几年过去了,可回过头来看,并不令人理想,因为发表的与发出的悬殊较大,更不用说什么重头稿子了。这使我一度陷入困境和苦恼,为什么写作水平上不去呢?原因在什么地方?一次,组织推荐我参加了上级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老记们”给我解开了这个谜:这就是平时只注重了多写,见啥…  相似文献   

5.
戒烟     
我的爸爸和“烟”可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吃着饭吸 看电视吸、走路也吸,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总是有着一股刺鼻的烟味。 因为这.我和妈妈采取了好几回措施,例如:把他的烟藏起来,不给他钱,给他讲烟对人体的危害什么的,可都不管用。但在爸爸生日那天.我和妈妈终于帮他戒了烟。 那天.吃过早饭,我便和妈妈忙了起来,妈妈去买她送给爸爸的礼物,我在家里准备给爸爸的礼物,一直忙到下午。到了晚上,当爸爸和妈妈把丰盛的饭菜摆在桌上的时候, 我和妈妈拿出了礼物放到爸爸眼前。爸爸看了先是愣了一阵,然后又高兴地笑了起来,还说…  相似文献   

6.
爸爸:“年轻的”考古学家 在和黄懿陆见面之前,心想做考古研究的人一定都很严肃吧?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见到了黄懿陆,却发现他和想象中严肃的学者是两个样子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责任     
编辑的责任忠清吃过晚饭,我坐在躺椅上,刚拿起晚报要看,隔壁的黄老先生醉醺醺地闯了进来。他嘴里喷着酒气,脸色通红,神情严峻,严峻中还透着某种不满与气愤。没等我把茶递过去,他劈头就问:“编辑……大人,你说,编辑的—…责任是什么?”当了十来年编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9.
寓言小故事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10.
古城故事2003年1月6日,星期一。之所以把日期写得如此明白,是要说明这天并非双休日。这一天早晨8点,西安市西郊的的北京颐和园听鹂馆饭庄西安分店,接待了一桌豪客。那一桌满汉全席售价36.6万元,如此豪宴,有人敢开价,也有人敢吃。真的让人大开了一回眼界。让我们来看看花上36.6万元吃一顿的满汉全席,都能吃到些什么?都享用了些什么?走进厅门,两位门迎身着清朝宫廷盛装,先问候客人一声:“大爷吉祥”。店内古色古香,服务生不仅清一色宫廷打扮,称谓也改叫“答应”和“内男”。在“答应”的引领下,客人被引到饭店…  相似文献   

11.
听说我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着实大吃一惊!虽然不至于目瞪口呆,却已百思不得一解。老高年届六旬,平生连一个短篇都未曾写过,忽然要写长篇小说,没有感冒发烧吧?是为了出名吗?老高的官不大不小,在圈子里已小有影响,还要靠一本小说打场子?何况弄得不好,还会在本不大亮的牌子上,抹上一把稀泥!是为赚钱吗?老高虽是工薪阶层,但却己达温饱。何况挣钱的道儿有的是,何故偏偏选上这吃力不讨好的门径呢? 就连我的妻儿也很疑惑:工作忙得有时连晚饭都不想吃,还有时间写小说?老伴劝我说:“等退休了慢慢再说吧!” 不管…  相似文献   

12.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13.
一截小蜡烛     
一天早晨,我在清理书桌抽屉的时候发现了一截三四厘米长的小蜡烛。“这小小的蜡烛,会有什么用呢?”我走出门去,把它随手丢进装垃圾的簸箕里。 竟有这么巧的一件事:恰恰就在那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正在埋头写论文的爸爸、在写数学作业的哥哥和在写作文的我,都急得乱吵吵。 忽然,我想起了早晨我扔掉的那截小蜡烛头。我来到门外,幸好,簸箕里的垃圾还没倒。我在簸箕里找了一阵子,终于摸到了一段圆柱体的东西。在月光下一看,我不禁脱口而出:“啊!小蜡烛头,我可把你找到了!” 我把小蜡烛头点着,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借着烛光,继续…  相似文献   

14.
幽默     
《大观周刊》2011,(8):44-44
吃药 丈夫:“医生说从今以后我必须每天吃一粒药,否则就会死掉,我看我是完了。” 妻子:“没什么大不了的,靠吃药活的人太多了。”丈夫:“可医生说这种药只有四粒了。”  相似文献   

15.
种子定律     
小时候,抬头看一棵苹果树,上面硕果累累,或许能有500个呢。切开一只苹果,发现里面有10粒种子,心想,一棵树该有多少粒种子呀!我不禁问自己,如果一棵树有这么多种子,那不是用不了多久整个世界就全都布满了苹果树了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家斜对面的土墙上,也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棵小柿树。它太小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曾注意它。但正是这棵柿子树,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天,我没事到张老嫂子家去玩,她正忙着做鞋垫儿。看她忙成那样,我不禁戏问:“老嫂子,你做这么多鞋垫儿干什么呀?”她很认真地说:“做鞋垫儿卖呢,一双都卖六角呢。”“才六角?”我不屑地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又不缺吃穿,何必瞎折腾。”她笑而不语。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却滔滔不绝地谈论张老嫂子做鞋垫儿的事,还笑她有劲没地方使,并且特意强调了做鞋垫儿如何…  相似文献   

17.
放下     
黑指波罗门来到佛陀面前,手持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波罗门说:“放下!”波罗门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波罗门又把右手 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波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现在你让我放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朵朵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在摘蘑菇,一边摘一边说:“今天给朵朵吃小鸡炖蘑菇。”朵朵就问:“小鸡给谁吃啊?”  相似文献   

19.
张严平 《新闻三昧》2005,(11):47-48
电话里接到任务,采访杨业功。当我得知他是第二炮兵某基地的原司令员时,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很大的“谜”:一位导弹部队的将军,距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他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20.
明妮从冰箱里拿出一袋爆米花,把它放到微波炉里。接着她又将一张DVD光盘塞进播放机,和克莱格,库克一起依偎在电视前。过了片刻,她将爆米花从微波炉里取出,先尝了一下,然后将一粒放进库克嘴里,再往自己嘴里扔一粒。他俩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吃着爆米花。看起来这是典型的情侣之夜,其实不然。库克是一位41岁的高位截瘫患者,明妮是一只5磅重、15英寸高的僧帽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