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载“民胞物与”的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与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平等观念的结合。“民胞物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从形式上看与墨子的"兼爱"思想一样,都提倡一种普遍的"爱人"思想,但二者在前提条件、爱有无差等、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爱有无差等,是二者最核心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的构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目前在建设中出现的社区冲突问题,基于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同源性、责任性、平等性为基本支撑点,通过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变革、政策措施的布局与落实,推动伦理教育和秩序重建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的缓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西铭》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典籍相提并论。《西铭》全文仅300余字,它不仅为中国士大夫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筑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境界,而且其中更是包涵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天人合一"和"民胞物与"的审美境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审美心胸和"存顺没宁"的审美态度,都是张载精辟的美学见解。  相似文献   

5.
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儒学精神的超越性问题.现代新儒家的"内在超越论"从人的心性出发,立足"俗世",探求在新的语境下重新诠释传统,使儒学中的人文情怀对现代性问题有所观照.张载作为宋明理学开创性的人物,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张载思想中宏富的人文精神进行重新诠释,对于当代中国迎接现代性问题的挑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学关注人类与宇宙的内在联系,更具有天人和谐的特点,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点。它认为,成为有人性的人,就要超越人类自己;这是儒家生态学的基础所在。人性的扩展将包容所有形式的生命。最终,仁在儒家传统里就成了生态学,因为用张载的话说,这就是民胞物与。  相似文献   

7.
论文论述了明代理学家张载据《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启示,从天道推出仁道,即“民胞物与”的天赋仁道论的思想,认为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最初是封建君主制条件下形成的商品经济的产物。对张载的思想作了新的剖析,兼论后来出现的“新关学”。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随着"仁爱"思想的发展,诸多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大量极具情感色彩的经典命题。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民爱物",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和二程的"万物一体",儒家仁爱思想的情感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仁爱的施予从人走向物,仁爱的性质从伦理走向生态,这便构成了这种情感逻辑的基本线条。但是,这种"仁爱"思想的情感在施与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个仿佛不可克服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两极,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张载基于"太虚"的哲学基点不仅建构了系统而缜密的价值哲学体系,而且在前贤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创见,尤其是他建构的以"太虚"为基点的价值哲学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诸多学者。在"太虚至善"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张载提出了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并试图通过变化气质来消弭二者间的张力,从而创建出"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善反"之路与复归之路。正是在"人"趋近于"天"、趋近于"太虚"的价值理路中,"人"的价值与"太虚"的价值得以完美地融合与呈现并在融合中实现价值超越;同时,个人在现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与"民胞物与"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僧人的交往,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以人为本"人学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64年高中毕业的,因患肺结核未愈不符合报考高校的条件,当了中学教师.虽然工作后还一直想重圆上大学的梦,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这种愿望只能埋在心头.在"文化大革命"一次次"革命大批判"中,我不得不承认想上大学是"成名成家"的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核心,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标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就是要坚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协调人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prevalence of on-campus psychological serv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ttests to the sympathetic support they receive from key constituencies-faculties, administrators, students, and boards of governors-at their respective institutions. However, on all college campuses there are also normative institutional resistances to the delivery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with which such programs must continually conten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ose institutional resistances in discrete form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 and some of his colleagu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马建忠在区分转词和止词时,使用了形式和语义两个标准。同属于双宾语的句式“子哙不得与人燕”和“后稷教民稼穑”在《马氏文通》里,“人”和“民”分别被看作“转词”和“止词”。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差异,同时解释马氏这种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是北京奥运行动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向13亿中国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既是衡量最出色奥运会的重要指标,又是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难点.从分析当前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中国农村奥林匹克教育的状况入手,就加强中国农村奥林匹克教育,提高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程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既遵循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该论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入手,论证了邓小平同志"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及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和实现共同富裕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纳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理念,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全纳教育在我国能否顺利地推广和实施,教师的准备和行动是关键,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服务所有学生做好准备.第一,树立全纳的教育观;第二,与学生是立良好的关系;第三,让学生有兴趣和能力掌握学习的工具;第四,通过参与和反思成为有道德敏感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全民-全纳-全人:"穷人经济学"的中国高职教育新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新体系,勾勒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到创富教育的清晰线条,实现从“技术人”到“社会人”、从“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成长取向。  相似文献   

20.
执政为民与为人民服务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向全社会提倡的一种道德思想;“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对共产党党建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