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鸿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地质学家。在近70年的地质生涯中,王鸿祯先生刻苦精进、慎思博学,不仅在地质科学诸多领域成果卓著,同时在地质教育、地质学史、地学思维方面耕耘育才,点引筹划,深思积虑,成为德高望重的地质大家。2006年王鸿祯先生90华诞,本文是作者几十年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行文,表现了王鸿祯先生的学术贡献、成长轨迹和学术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王鸿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长期从事地质研究和地学教育工作,为我国地质学及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值王鸿祯先生九旬寿诞之际,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于11月11日、11月17日,在京召开了“祝贺王鸿祯院士90华诞”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致信祝贺。本刊特设专栏,刊发一组文章,介绍王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成长轨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1986年,王鸿祯先生任该会第二任会长。在王鸿祯先生的领导下,研究会克服重重困难,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倡导和推动了中国地质学史研究深入进行,以史为鉴,求真务实的学术方向,良好的会风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在中国地质学史研究领域重写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王鸿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长期从事地质研究和地学教育工作,为我国地质学及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值王鸿祯先生九旬寿诞之际,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于11月11日、11月17日,在京召开了“祝贺王鸿祯院士90华诞”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致信祝贺。本刊特设专栏,刊发一组文章,介绍王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成长轨迹,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教育》2004,(3):11-13
[编者按]:黄汲清先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地质工作和科学事业,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2004年6月7日,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曾培炎副总理高度评价了黄先生的优秀品格和为地质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号召大家向黄汲清学习,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发扬求实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地质工作.本刊特摘登陈梦熊、王鸿祯、肖序常院士在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王鸿祯先生在近70年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求学问道,厚积薄发,潜心治学,领悟科学的真谛,其治学道路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表现了一位献身科学事业的学者所走过的令人感悟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F0004-F0004
王鸿祯(1916-),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长、中国地质学会书记和副董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书记和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8.
(题目后面括弧内为期数,页码).地学人物.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致信祝贺王鸿祯教授90华诞……………………………………………………………路甬祥(1,1)学贯中西科教双馨的地质大家——贺王鸿祯教授90华诞……………………………………………………翟裕生(1,2)王鸿祯教授的治学道路和学术思想…………………………………………………………………………………杨光荣(1,5)王鸿祯教授在北京大学…………………………………………………………………………………………于洸等(1,10)王鸿祯教授对地质学史研究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地大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最后一天的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部党组向在座的王鸿祯先生、杨遵仪先生、杨起先生、殷鸿福先生以及大学南北两地的党政领导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0.
原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喻德渊先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今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人们深情地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喻德渊出生在江西萍乡县福田乡一个贫苦农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钻研。1923年,他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萍乡县立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5年转入地质系本科学习,著名地质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师生从2003-2008年连续6年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进行地质跨国实习,多年的跨国实习表明:本科生跨国地质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地学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遵循"学诣"第一的聘任原则,"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使北大一跃成为国内一流高等学府。本文借鉴蔡元培教师聘任思想,以期为高校管理者进一步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地质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演革和发展现状。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促进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该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以“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确实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26所高校的61支队伍参赛.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综合地学知识及技能4个单元.竞赛成绩分析表明:参赛学生对地质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且各地质类高校参赛学生之间差距明显.根据本次竞赛具体情况,结合当前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分析了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地质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一套“教授治校”制度.但在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之后,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及其留学、从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促成他在北大进行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的制度改造.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由传统地学院校转型而来的多科性院校,在发展新的学科专业的同时保持并发展地学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类本科专业教育对打造地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上实施品牌战略、理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以及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议重塑地质专业精神、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努力打造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地质基础研究的知识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来年,我国高等地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桂林理工大学是我国较早创办地质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地质专业人才。本文回顾了桂林理工大学50余年的地质教育办学历程,总结了办学的基本经验,谋划了未来学校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世纪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不同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大学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很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优点,针对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博雅教育,在耶鲁大学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由蔡元培先生在改革旧北大期间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本科通识教育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践行的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在课程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内涵。分析国外一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我国有关高校的探索性做法,可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于1918年1月任北大图书馆主任,1920年7月改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22年12月由图书馆主任改为校长室秘书。李大钊作为教授兼校长室秘书,直到1926年止,一直与代理校长蒋梦麟朝夕相处,共理校务,合作默契,往还日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李大钊遇难后,遗榇停厝六年未葬,蒋梦麟本友谊感情起见,以北大校长名义承办了李大钊的出殡安葬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