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隐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也是语言装饰的手段。本文通过阐述认知语言学、分析隐喻语言的产生和认知模式,对英语隐喻语言的认知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战迪 《编辑之友》2016,(10):83-88
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质特征之一的语言,对其生成、理解、驾驭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关注领域.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已获得了口头语言,而文字语言的出现距今不过5000年的时间.口语文化塑造了社会化内容世代沿袭的传统,造就了社会化主体对长者为先的前喻文化的推崇,也形塑了主客体交往关系的亲密无间.文字语言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们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能力跨越时空,更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认知传播学研究,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语言使用状况,在词语认知、交际心理认知、主体间言语交往认知以及语言与大脑等问题的关系图谱中,寻求语言学与认知传播交叉运用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3.
魏晨 《大观周刊》2011,(51):16-16,18
语言不是人类万能的表达和思维的工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经验到的语言局限性问题。本文以认知为切入点探讨这一问题,认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是造成语言局限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闻中的战争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隐喻一直仅仅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开始走向认知领域。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IJako西和Joho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掀起了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隐喻研究热潮。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特征,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指出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道路 ,如今还在继续向前探索。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 ,语言学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语言学现在已经成为人文科学中的带头学科。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与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本文还侧重讨论了语用学、语言教学论、词典学、国际语学等语言学的相关学科 ,并且展望了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6,(3):62-62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表示,家养的宠物鸟不仅能够模仿声音,同时它们也能辨别不同的语言,这一发现可能为人们研究大脑如何认知语言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认知体验观和多模态语言理论,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多模态民族语言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探讨多模态民族语言档案数据库的基本构成,并以音频语言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为例,提出建设该类档案数据库的基本步骤,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档案管理工作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一对重要概念。语言一般指经过规范化了的言语体系,言语即被用来指称语言的个人变体。在新闻实务研究中,我们发觉.大家熟悉的“新华体”语言和“郭玲春体”的语言都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新闻语言白勺.表现功能在反复的使用中也会凝固和耗尽。近几年来,一些新兴的都市报有意打破固有的新闻语言模式,努力摆脱沉重的语言禁锢。  相似文献   

9.
张小琴 《大观周刊》2011,(49):117-117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和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情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学与环境之间缺乏互动的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陈辰梓 《大观周刊》2012,(43):31-3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誉为人类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为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相似文献   

11.
军事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语言学是近年来军事学和语言学融合所产生的新兴学科。军事广播电视语言是军事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军事新闻语言的支柱性组成部分。军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报道,由于其题材性质等的独特性,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显著的语言风格特点。但是,军事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我们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专门的、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种语言承载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相应的语言中;社会文化以语言的形式加以表现,个人的文化也会以语言加以表现,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一种语言只有探明该语言中真正的文化内涵,才可以说掌握这种语言。而当我们运用了恰当的方法,比如与本族语语言及其文化相比较的方法去学习或研究一种语言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学一种语言并不枯燥,而且运用这种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宗林教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借鉴国内外前沿理论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结合该学科教学及科研的最新发展动向撰写而成了《英汉语言文化学》这本著作,它涉及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是对语言、文化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跃生 《新闻传播》2023,(12):34-36
心理语言学触及到人类语言生成的每根敏感神经,相关学者都在力求破解语言表达与心理行为间的诸多未知密码。播音主持作为大众传播语用体式必然凸显出播音员主持人内心中的多重感应,在心理认知机能上的连环反馈尤显突出。由此而言,借助方法论对两者加以比较研究颇有价值。本文立足于此,抛出拙作。  相似文献   

14.
常金虎 《大观周刊》2011,(47):156-156
一、总体感受 学生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文化.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认知心理。在实施听力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障碍是因他们的语言差异,缺乏良好的听力习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所以他们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感头疼的是听力。尤其是课本中的听力,尽管语速不快,他们仍然很难听懂。笔者对听力课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科技信息发展环境中,信息检索用户的认知行为和需求心理极为复杂.如何将信息检索中用户的潜意识显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检索系统建设,是信息检索研究中的核心难题之一.研究基于流行于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多年的身心语言程式(NLP)理论,从身心、语言和程式三个核心维度出发,构建了信息检索用户的"需求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检索语言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和"检索目标制定中的心理取向模型".同时结合MP中的锚理论,分析信息检索用户的"心锚"和相关的"空间锚",总结出相应的信息检索规律,构建出检索中锚交互模型、集合关系、双因子矩阵模型和表达式,并对相关的假设模型进行数据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车录彬  陈欢 《军事记者》2006,(12):27-28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传媒影响力的增大,新闻语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也越来越大。作为一门研究新闻语言的新兴学科,新闻语言学着力于研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语言的使用状况、特点、规律和实际效用。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新闻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其发展受到了语言学、传播学和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因此,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这三门学科的视角来关照,探寻它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一、从语言学的视角看语言学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分,新闻语言学归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蒲秀婷 《大观周刊》2012,(27):276-276
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没纳入小学的课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小学英语课程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实施课程要求的传授者.还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也不例外。电视通过语言来传播各种信息,进行化沟通。因此,电视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具有索绪尔符号结构的“能指”和“所指”  相似文献   

19.
引言 翻译是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翻译能力是反映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外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教学实践显示.翻译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知识面狭窄、理解与表达脱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换言之,缺乏必要的知识认知图式是阻碍学生提高的瓶颈。基于此情况,我们尝试从学生的认知图式人手,探索有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琦 《东南传播》2010,(5):146-147
广播电视语言在达成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服务、互动娱乐、教育大众的过程中,理应以高品位的有声语言承担起大众传播的话语责任。而当前,随着"伴随性收听"和"短信参与"等传播理念与新鲜手段的介入,加上由于频率扩充而大量涌入的广播节目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引发了某些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品位滑坡。本文借鉴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结合具体节目,从语言内容、语言质量、语言功力、媒介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影响主持人语言品位的各种因素,力图为语言品位的提升画图指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