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韩流"来袭,难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导致审美情趣的低俗,造成错误的成才观。同时,国学教育的不足也让外国文化的糟粕有机可乘。本文从"韩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在青少年中有效推广国学教育几方面浅谈几点。  相似文献   

2.
影视教育是当代极具教育意味的课题之一,伴随着影视平民化时代的到来,它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代教育重要而广泛的形态。在看到它巨大教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负效应,以更好的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进入我国的"韩剧"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股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韩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成为"韩剧迷".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行为习惯在各自成长经验中自然形成,蕴含丰富的道德因子,而其成长经验又呈现"多源"与"异质"特征.这意味着学校德育需要与青少年成长经验相连结,寻求异质中的同一德育价值观,这是德育新的生长点.要实现青少年成长经验的德育价值,需重视并挖掘青少年多源和异质成长经验,提升其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有意注意,并运用叙事德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省思能力,最终实现其道德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行为习惯在各自成长经验中自然形成,蕴含丰富的道德因子,而其成长经验又呈现"多源"与"异质"特征.这意味着学校德育需要与青少年成长经验相连结,寻求异质中的同一德育价值观,这是德育新的生长点.要实现青少年成长经验的德育价值,需重视并挖掘青少年多源和异质成长经验,提升其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有意注意,并运用叙事德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省思能力,最终实现其道德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韩流”影响的主体以青年学生为核心,以社会中老年为外延。作为“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韩剧在我国热播,自然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本文分析韩剧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韩剧对我国建设青少年文化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以及韩国明星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引发了所谓韩流现象。青少年是这一潮流的弄潮儿,也是这股潮流的最大冲击者。作为传承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生力军,青少年受韩流的影响这一现实状况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国内一些学者就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这一潮流继“日流”“韩流”后在我国引领了新的流行时尚,中国音乐、中国影视、中国时装、中国功夫、中国明星已风靡全国乃至全世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助推了这一潮流,大有赶超“韩流”之势。时下,“中国风”已经成为青年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互联网与当代人文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网络如果得到科学的控制与开发,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手段可以是精彩的;反之,就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障碍.由网络产生的"问题孩子"是当代教育问题的表象.网络游戏必须渗透主流文化,网络上的"性"展示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不负责任.但是,无论如何,青少年的人格成长主要应该在现实的人际交流中完成,网络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与青少年的成长紧密相关,对青少年思维情感发展、道德品质成长、人际关系拓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教育发展上的不平衡,致使城乡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娱乐内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近年来高职影视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分析当前河北高职影视教育的现状,总结出正在试行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高职影视教育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影视传媒中的教师形象反映了受众对教育、文化的心理表达。传统影视传媒中塑造了"红烛""园丁"型的教师形象;当代影视传媒中塑造的一批"麻辣教师"新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欢迎。教师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受众心理的变化。将影视传媒作品中传统的教师形象与当代新教师形象进行对比,以此分析和透视受众在不同时代的心理发展变化。具体阐述了受众心理从崇尚单一的正统形象到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对模式化教师形象的顺从心理到寻求凸显个性的逆反心理,从求美求崇高的幻象心理到求真求实的心理,从求教化到求娱乐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工业基础理论创作趋于成熟的当代,数字化技术给予了影视表现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叙事文本创作与电影技术革新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与观影者相互交替控制的游戏化电影体验成为可能。支线可控互动电影使观众成为电影的真正主人,并将通过运用科技技术成果推动新一轮电影叙事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历史的影像化书写,已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景观。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影视创作传统外,还与当今大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创作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密不可分。这些影视历史剧固然繁荣了当代影视艺术的创作,但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对学与影视的观念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围绕着学、电影、电视这三种形态在观念上存在的异同,分析这种跨学科互动的规律,以期对影视创作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第一个仲秋,中国打开了WTO的大门之后,中国影像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好莱坞电影市场的严峻挑战、本土影视人自强的难逢机遇与全球化创造意识的深广前瞻.这三条发展渠道融汇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使中国影像文化必将在巨大的逻辑悖论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今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我国,这一产业虽然在加速发展,但还处在起步阶段。海南应该抓住发展文化产业契机,结合自身地理、环境、气候、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形成影视剧拍摄、后期制作、影视旅游、休闲度假等一系列互相结合、互相带动的产业链条,从而促进海南经济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生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双刃剑”特性,文章在“双重视域”的学理审视下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影视剧艺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主张回到影视剧艺术生产的文化语境,在审美情境中贯注生动的历史具体性,弘扬人文精神的审美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广播、影视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播、电视是高校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广播、影视的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1920年代神怪电影的大量出现与早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内在发展规律、传统神怪文化以及电影技术的发展休戚相关.奇异险怪是是神怪片突出的审美标志,它赋予神怪片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20年代兴起的神怪电影创造了市场奇迹,给当时处于艰难处境的中国影片公司提供了出路,也为早期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神怪片对早期中国电影所起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