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合作式学习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合作式学习模式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笔者根据多年的网络教学经验,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合作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并设计了三层交互式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更新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变机械接受为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的学习更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个性化的音乐素养为目标,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鼓励性的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同,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一、合作学习的形式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相似文献   

7.
双师合作教学模式以班主任教师与外聘专业教师间的合作为基础形式,逐渐衍生为专业教师之间、班主任与资源人、教师与学员代表间的合作,其主要教学模式表现为五步教学法、三动策略,是适应当前农民学历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任课教师不熟悉教学环境现状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双师互助互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和丰富资源,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适应网络环境特点,创新教学实施策略: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使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要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积极引导;要构建与网络学习环境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城市的理念从西方起源,并在欧洲进行了非常好的实践与传播,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近年来,学习型城市在欧洲的发展趋缓,发展的重点转向亚洲,并由独自发展转向合作发展.为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制定发展策略以应对复杂的未来.学习型城市要进行理念创新,保障学习型城市发展中的"共同利益";进行合作创新,为学习型城市的国际合作创造各种机会;进行体系创新,从西方学习的理念与中国现状相结合.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理念,学习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才更加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0.
依托多种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合作教育视角探讨了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及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资源整合问题;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能力为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地方智库、产学合作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三类合作教育模式,探索总结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真正意义的教育革命。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合作学习小组将成为最有效的基本教育活动形式。在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平台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完成课题任务为主要目标,利用信息资源、智能认知工具等方式合作交流,并在评测反馈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享的、更高级的认知技能。  相似文献   

12.
场馆与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相互配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场馆与学校的双赢.本文充分肯定了馆校合作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馆校合作的发展与经验,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具体阐释了科技馆资源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三个方面如何服务于学校教育,学校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并介绍了科技馆助力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示并分析了"馆本课程"教育活动指南"开学第一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馆校合作项目,希望对促进馆校合作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工作场学习”的内涵进行释义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场学习”在成人学习方面的独特优势,系统论述了基于“工作场学习”的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以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的创新实践为例,提出了基于“工作场学习”的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策略,即:在教学目标上有机融合个人素质提升与组织绩效实现、在教学方式上形成学校教学与工作学习的多元组合、在教学环境上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立体建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培养优秀的创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成人高校作为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许多困境,如对创业创新教育认识不够深入、课程设置较为落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实践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校企合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应该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合理的课程设置为核心、以改革教学方法为途径、以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基石、以创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平台、以政府支持为依托,解决成人高校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动成人高校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从体育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认为在新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塑造实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及体育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建立以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所谓泛在学习,即任何人于任何地点、时间,以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任何需要的学习资源,并享受随时随地学习服务的具体过程.然而,在实际学习活动当中,泛在学习往往存在大量信息资源,导致这一学习过程面临着难以直接获得有价值、实用性信息资源的困境.在学习者需要学习资源或者以个体特点为基础的学习资源时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以泛在学习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医学公共英语词汇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口语小组合作学习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记录员, 共同完成英语口语课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记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口语课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口语活动,都有机会开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讨论"学习"三种观点(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知识创新)的发展变迁,接着讨论学习的三种观点对网络资源或在线学习工具的使用影响,最后通过Blackboard与Knowledge Forum两个在线教学平台例子说明平台所体现的教学设计与三种学习观点的关系.研究认为:第一,知识习得以"获取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二,"参与学习"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着重通过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及表现,提升其学习能力;第三,"知识创新"观点采用渐进课程设计,偏重知识或技能围绕实际生活的创造与应用,认为创造的过程中亦有学习的产生.以上三种观点是学习的一体三面,同等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在线学习的发展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创新与合作建构的能力,学习过程中也会有获知学习和参与学习,本研究为未来在线学习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对于终身学习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提高投入的成效,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促进区域社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社区教育的重大课题。文章以苏州市重点项目"市民学习苑"和"社区教育游学项目"的管理实践为研究内容,探索完善苏州社区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畅通社区教育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渠道,吸引社会优质资源流入社区教育,激发社区教育的创新与活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惠及广大市民群众,为学习型苏州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创新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绿色创新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基于准全息元的中国船舶工业绿色创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资源数据的集成,运用合作微分博弈优化配置决策,同时确保该绿色创新系统的健壮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算例说明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绿色创新主体可通过这个模型调整资源配置比例进行战略互动,以实现系统整体绿色创新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