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丰富健康的大学校园化活动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校园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应对措施上要转变陈旧的校园化建设理念;加强校园化活动与社会的联系;强化大学生亚化引导;科技化和人精神要相互渗透;丰富大学生校园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校园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解读大学"课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洁 《天中学刊》2006,21(5):89-91
大学校园中有不少学生以课桌为载体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学业的看法和对爱情的向往,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校园课桌文化.对课桌文化不能从道德评判的角度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尽可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呈现来审视,使之成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窗口和媒介.从心理动机、话语权力、中国文化传统、社会功能需要等方面审视了“课桌文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课桌文化"与道德失范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大学生"课桌文化"泛滥的成因分析,对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进行透视、分析及教育思考,提出在当前应重视大学生道德自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道德人格化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孕育的文化品位,摆正校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桌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中。文章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文化解读。课桌文化的内容大体包括学习、生活、爱情、交际和其他等五方面。其出现的原因除了匿名效应外还与社会、学校、同辈群体、大学生自身等因素密切相关。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传播理论、功能主义理论以及阐释人类学理论等分析课桌文化,认为课桌文化是文化传播的必然结果,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宣泄等文化功能,具有大学生群体认同的私密空间等标示意义。必须正确认识并采取其他方式取代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黄帅  宋开春 《考试周刊》2011,(86):195-195
课桌文化作为校园里的一种亚文化.折射出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迷茫与困惑、情感挫折、学习与考试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粗俗颓废。本文针对课桌文化.提出了改善课桌文化现象的对策: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发展校园主流文化,加强大学生公德、道德教育等.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课桌文化”是目前校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课桌文化”现象分析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责任意识、学习目的、个体意识等问题。提出了如何对待“课桌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课桌文学”的大量调查研究,将其分为关于学习、人际交往、人生态度、社会、性和恋爱等七个方面,并列举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并对“课桌文学”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分析,从中透视出当代大学生心态的种种表现。最后,以此为根据,提出了消除大学生信仰危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从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他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后,这风格便开始影响历代的学生们了,经过几代人的更新改造,就成了现在的课桌"文化"了。"课桌文化"真是丰富,在班上走一圈,你准能看见各式各样的"文化"真迹。课桌甲:"谢霆锋,《只要为你再活一天》。"很明显,课桌的主人是一个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他一定非常喜欢谢霆锋,不管是喜欢  相似文献   

9.
点击『课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转型,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新旧价值观交融,高雅文化与俗文化撞击。其中似乎一时得势的俗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如:饮食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等。这当中“校园课桌文化”成了大学校园中的一道“风景”。笔者在走访了新老校园后,发现课桌文化很有研究的价值,从中可以演绎出当今大学生的某种心态。对老校区教育楼四个大教室的六百多张桌面调查中,有75%的桌面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受破坏的桌面当中,在留下“文化”烙印的方式上,有钢笔,圆珠笔写的,有用彩笔或白色涂改液写的,甚至还有用刀刻上去的。内容上与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天地,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意义,其宿舍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却是一个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其含义和特点,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The scarcity of racially and culturally diverse teachers remains a major issue in education nationally, particularly given projection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representation of minority teachers is declining while the number of minority students is increasing1. The number of minority teachers in gifted programs, however,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provides data on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Black and other minority teachers in education, explore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barriers to their representation,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minority teachers in gifted education. Owing to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minority teachers in gifted education, the authors reason by analogy in order to draw implications from the general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apply them to gifted education. Similarly, since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and writing have focused on Black teachers, we use Black teachers more often as a case in point, and draw implications for other teachers of color.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students in gifted education, proposing that social inequality, deficit thinking, and microaggressions contribute to the inequitable segregated programs. Underrepresentation trend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underrepresentation and inequity. Underrepresentation is placed under the larger umbrella of achievement gaps and inequities in school settings with attention to de jure segregation. I argue that underrepresentation is beyond statistical chance and is a function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grounded in deficit paradigms among those with power or social capital. Denying access to gifted education based on race is counterproductive and illegal and is discussed with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as the legal background and a recent court case in gifted education (McFadden v. Board of Education for Illinois School District U-46). Recommendations for desegregating gifted educa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multicas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erceptions of individuals who could speak from both side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desk--as students and as teachers. The three participants for this study each receive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ile in school and were currently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focused on how participants' past experiences with receiving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influenced their current practice a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Participants' views on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the value of conceiving a learning disability as a tool rather than a defici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①对于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作品是成功表演的基础。然而,许多学生都忽略了音乐的理论和分析这一重要过程。本文以歌曲《知己红颜》为研究对象,从它的歌词、旋律、曲式等方面为研究个案,浅析如何做好音乐表演的案头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使企业文化渗透到办学理念之中,只有掌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融的途径,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劳动技能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从而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隐蔽性、时代性、娱乐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六大特征,其形式和内容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它对形成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健身能力,培养终身锻炼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情感文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运用积极情感因素,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比较,引起学习者心灵的进步、升华。大学公共英语课可以有效地实施情感文化教学,如果实施得好,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当然,它也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基础阶段学生在英语口语交流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对策。认为只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正确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英语形式,而且了解英语形式的功能,从而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道、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以及缺少实践应用,他们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待提高。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中,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个人素质的影响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是育人,参与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基于参与文化背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以实现大学生从被动管理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探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的育人工作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